如果不是多家媒体的报道,如果不是亲历孩子的披露,实在会以为,下面描述的事实只会发生在恐怖小说里——吃巧克力,未经许可坐某人的椅子,上厕所锁门—— 这些再正常不过的行为,都会成为戒网瘾专家视作“违规”并强制实行电疗的理由。曾被电过的孩子说:“那种感觉生不如死,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 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的感觉。电手基本是电头疼痛的四倍。”
不幸,如此“生不如死”被治疗过的网瘾孩子,在山东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里就已经近3000个。
本应慎之又慎的如此极端且对身体有可能造成严重二次伤害的治疗方式,竟可以随便被采用,甚至还当成一种“特色治疗”施用于大批未成年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几年前,一家治疗机构采用新型药物戒治网瘾,就广受质疑,因为孩子网瘾是戒了,却对一切事情失去了兴趣。数年过去,网瘾治疗的“法律底线”,始终未见明晰,治疗机构的鱼龙混杂现象,却日益繁盛;治疗手段更是从药物到暴力再到现在披露的泛滥化的“电休克”,节节升级。那些数年前就在追问的疑惑,更迫在眉睫—— 被扣上“网瘾”帽子的孩子,他们的基本公民人身权利该怎么去保护?他们的生命健康权又该怎样去维护?他们是否在所谓治疗中,从生理到心理都遭受到二次伤害?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7年度有个估算,在中国4000万未成年网民中,“网瘾少年”总数约为400万——600万。而关于网瘾成因的调查却点中了社会的一个神经穴位:网瘾群体中,问题家庭的孩子占了绝大部分,因网络游戏成瘾的比例,高达80%以上。我们必须痛心疾首地承认:正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畸变、游戏运营厂商的不良、社会监管的失范,才让这一大批孩子成了“牺牲品 ”。
遗憾的是,对待这些成了牺牲品的孩子,很多人却往往束手无策。我们看到的是,一些绝望的家长,只是寄望于治疗机构能一劳永逸解决孩子的网瘾,哪怕是封闭治疗、药物乃至电击,哪怕这一切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沉重的阴影;我们还能看到,网瘾治疗居然可以成为一个偌大的“市场”,引来有资质无资质的张三李四从中分羹;我们更会看到,那些带有非法拘禁、非法用药等性质的、明显有悖未成年人保护的做法,在“戒除网瘾”的名义之下,被明目张胆地运用,却永远只是“争议”,而没有被“严禁”。
救救孩子吧,让孩子远离电击,远离伤害,因为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感受,不能为了让他们改变成瘾行为而不择手段。
孩子对网络的依恋,很多时候,是孩子在成长中无法和社会取得有效沟通、无法得到爱和关怀的一种情感寄托。网瘾,本身就是孩子心理受伤的表象化。这个时候,他们带伤的心灵,需要的是理解,需要的是心和心的交流,而不是面对冷酷的仪器;需要的是父母、老师和社会,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努力,用法律、道德和慈爱,给他们的成长提供健康土壤,温暖呵护他们稚嫩的,柔弱的,还不够坚强的心灵,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天比一天阳光灿烂。
各大媒体相关新闻:
21世纪经济报道>>>暗访杨永信网戒中心:人弄来就走不掉
还是中青报的报道>>>杨永信电击治网瘾惹争议 家长支持专家反对
中青网最新消息>>>> 杨永信称网戒中心没有任何批文 不必向上披报
CCTV《朝闻天》>>>>CCTV报导:杨叫兽无证非法使用电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