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生活于盐度较高的外海湾或岛屿的滩涂中,是广东潮汕地区和福建东南部的特有海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夏秋季节不可缺少的大众化食材。
谁叫美食和美色一样,引诱着我们身体里最原始的冲动呢?
吃这个东西很可怕,一种美味,就算你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没吃过,那个味道却深深植根在嘴颊之间,记得倍儿深刻。和它相关的事儿也永远忘不了。不废话,赶紧咽几口唾液,给大家讲起来。
小时候的潮汕农村,每十几户人家往往会有一块几平方米的地方做垃圾堆。夏天天长,西山的天边还泛着红晕的时候,时不时地看到有人家用簸箕装着轻轻细细的贝壳来倒。几户人家的贝壳倒下来,就形成了一个圆锥体,和边上摇着尾巴的土黄狗一般高了。去某一家串门,如果饭桌还没收拾的话,桌上往往也有那么一堆贝壳,像小山似的。潮汕人谓之“薄壳山”。
洗薄壳
薄壳,是一种海贝,壳极薄,故名薄壳。主产潮汕沿海和福建东南部。小时候吃薄壳是痛苦并快乐着。每一个薄壳都会从体内长出一条线,然后缠绕在一起群聚生活。之间肯定和着很多海泥。做薄壳时,摘薄壳的活肯定落到小孩头上。盛产薄壳的时节正是夏天,海泥海产的腥鲜味引来很多“乌头蚊”(一种黑色的,小如蚂蚁的蚊子,被叮了以后极痒,会肿包),乌头蚊尤其喜欢叮小孩的头,头痒极难耐了,小孩们就用满手海泥的手去挠脑袋。 粘了腥鲜味的头更是招蚊子。一盘薄壳摘完,小孩们的头也肿起了十几个包,痒啊!
吃薄壳时,那当然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肥美的季节时,薄壳有一点红色的肉,潮汕人叫它“膏”,类似于人们称蟹黄“蟹膏”。潮汕人炒薄壳时必放一种叫“金不换”的嫩香叶。油锅把蒜头爆香,放入几丝辣椒,倒入薄壳,再放上金不换,边翻炒边加入适量鱼露。翻炒几下,薄壳便开壳了。锅里一下显得满满当当的,甘香四溢。吃的时候,大多数薄壳肉还粘在壳上,斯文的人,用筷子夹着壳,用舌头配合牙齿轻轻的把肉咬下来。我们小孩着急啊,就直接用手抓着壳,往嘴里送。壳很薄,还是有点利的,因为吃得太着急,一顿饭下来,舌头都有点麻痛了,但值得啊!味道非常的甘美、香郁。
怎么个甘美法?不是我不告诉你,实在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来形容,只有你亲自尝过才知道。只要你不是对海鲜过敏,尝过以后保证你和我一样会一辈子怀念这个味道,谁叫美食和美色一样,引诱着我们身体里最原始的冲动呢?欢迎夏天到潮汕来吧,领略潮汕的风情,品尝潮汕的美味。或者到你当地的潮州菜馆,抑或交个潮汕朋友,得空就到他家蹭饭去(如果他家买得到薄壳的话)。
特产特说:
*炒薄壳必得放金不换香叶,味道非常相称;
*潮汕薄壳除了卖鲜品,有一部分用水煮过脱去壳,加盐卤去水分,就是薄壳米,是很美味的杂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