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竹笋一般种植3年就可以进入产出期,然后逐步进入丰产期。”
“西牛麻竹笋”,广东省英德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西牛麻竹笋也称“英德麻竹笋”,具有鲜嫩、爽口、笋味香浓的特色,有“蔬中第一珍”的美誉。麻竹笋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和蛋白质,十八种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铁、锗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相当丰富,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比大白菜含量高1倍多,其蛋白质比较优越,为天然无污染的优良的保健食品。除了食用的营养价值外,麻竹笋药用价值也十分突出,其味甘、无毒,主消渴,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利气通水,利膈爽胃等功效,多食有助消化、消滞。
2008年05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西牛麻竹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西牛麻竹笋具有鲜嫩、爽口、笋味香浓、渣少、粗纤维含量高、可食率高等特征,富含粗纤维和A、B2、B6、C等多种维生素,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食品,多食有助消化、消滞。西牛麻竹笋产品主要有即食系列和笋干系列。即食笋系列以优质麻竹笋为原料采用现代工艺加工而成,产品有脆笋、玉笋、凤尾幼笋等;笋干系列有笋花、笋尖、笋衣、生笋丝等,以民间传统加工而成。
西牛麻竹笋表皮呈淡黄色(有“剥皮黄金”的美称),长筒形,身长60-100厘米(笋头露出2-3个青节),粗大(一般径粗10-16厘米),笋头节间部分比较爽脆,笋味香浓,节中带嫩绿色(吃笋时一般去掉带嫩绿色的笋节),笋尾鲜嫩,笋肉洁白,笋味甘甜、香浓。
西牛麻竹笋与其他麻竹笋的区别:西牛麻竹植株高大枝叶繁茂,西牛麻竹笋粗大肉厚,单个笋重达3—5千克以上,一般麻竹笋则约为1—3千克。西牛麻竹笋风味独特,笋头与笋尾各具明显的风味特点。其笋头节间部分比较爽脆,笋味香浓,节中带嫩绿色(加工或食用时一般去掉带嫩绿色的笋节),笋尾鲜嫩,笋肉洁白,笋味甘甜、香浓。笋头与笋尾可分别成为具明显特色风味的笋产品。一般麻竹笋的笋头与笋尾风味较一致,一般一同加工或食用。
“麻竹笋浑身都是宝,我们的笋干在国外很受欢迎。”清远市英德市一家农产品公司负责人说,这几年公司产品销量稳步提升。数据显示,近三年仅从清远地区出口麻竹笋及其制品达1083批次,重量超1.7万吨,货值6.1亿元人民币。
年初,清远市提出集中精力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围绕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等打造五个百亿产值产业。围绕这一目标,英德市明确提出,力争两年内把麻竹笋打造成为“百亿重要支柱产业”,推动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规模化种植拓宽市场销路
英德是中国麻竹笋之乡,种植麻竹笋历史悠久,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麻竹笋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当地现有麻竹笋种植面积62万亩,分布在西牛、大洞、浛洸、连江口等地,年产量约20亿斤,其中西牛麻竹笋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目前,英德市有笋农加工和收购集中加工点约500个、专业合作社约76个、规模加工厂约71个,从业人员达7.29万人,麻竹笋产业年经济总值约32亿元,其中生笋年收入(农民直接经济收益)约21亿元。管理好的麻竹笋,每亩纯收4000元以上。西牛镇是英德市麻竹笋主产区和生产加工基地,麻竹笋种植面积约20万亩,年产值约10亿元。西牛镇党委书记罗亚生表示,镇笋农户均年收入15万元。
产业融合助力提升附加值
近年来,西牛镇通过引导成立麻竹笋产业协会,组建科技服务队,制定地方标准,推行麻竹笋产品加工标准化,创建无公害麻竹笋生产示范基地等措施,引进培育多家企业助力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投产笋产品加工厂十余间,在全国各地建立起近百个销售网点,麻竹笋产业已成为西牛镇的经济支柱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行业。
“我们将加强麻竹笋产业发展研究,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农业经营主体为纽带,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种植大户为基础’的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介绍,麻竹笋可以与清远鸡、河鲜、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打造“笋+鱼”“笋+鸡”等餐饮、旅游品牌,实现三产深度融合和农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升值,助力乡村振兴。
发力产业园提升品牌价值
“英德将立足生态区域优势和麻竹笋特色产业基础,以西牛镇为核心区,辐射周边区域,申报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麻竹笋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激活特色麻竹笋品牌价值。”英德市副市长郭成战表示。
今年2月,英德市农业农村局、麻竹产业协会和英德市农商银行签订“框架协议”,英德农商银行以创新拳头产品“金竹笋”贷款为麻竹笋产业群体授信20亿元并提供利率优惠,支持满足企业、农户在笋产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资金需求。
除了政策扶持,英德市不少麻竹笋企业也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位于西牛镇的英德市大粤北食品有限公司,当前正积极打造麻竹笋公共服务平台,为麻竹笋产业电商化提供各种定制服务,推动麻竹笋产品实现线上购销。
产业带动明显但附加值不高
英德全市麻竹笋面积达62万亩,年产量约为100万吨,规模加工厂约71个,其中有11家企业(巧口、源丰、鸿德、雄盛和连樟家等)获得SC认证。据统计,英德市麻竹笋产业经济总值约32亿元,其中生笋收入(农民直接经济收益)约21亿元,按初加工平均增值600元/吨计算,可增加年产值4.92亿元,全市年加工笋产品3万多吨,产值达3.5亿元以上。
作为农业大市的清远拥有众多优质农产品,累计地理标志就达到27个,英德西牛麻竹笋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与其余地理标志农产品一样,英德市麻竹笋产业普遍存在整体产业链短,规模效应和品牌价值并没有完全挖掘的问题。
“英德从事麻竹笋产业的人员虽然多,但大多停留在收购贩卖原材料、粗加工阶段和贴牌生产阶段。”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会长黎水清表示,英德麻竹笋的原料、粗加工产品大多销往广西、四川等地,再由当地大型加工企业进行精加工制成各类麻竹笋食品销往全国各地,市场终端掌握在他人手中,导致英德当地的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发挥不明显。
根据清远市委、市政府统计,五大产业关联超百万农业人口。但清远农业产业发展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不高,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条过短,品牌价值挖掘和优势发挥不够,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问题突出,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行动
规划打造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立足英德市的生态区域优势和麻竹笋特色产业基础,拟定以西牛镇为核心区,辐射水边、浛洸、石灰铺镇、石牯塘、横石塘等镇为范围,申报2022年英德市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省级产业园建设平台,加快推进全市麻竹笋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项目实施主体初定由广东千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开展实施,并在2月7日向全市发出了产业园建设项目入库申报的通知。
目前,英德已协调约232亩土地用于产业园项目建设,产业园建设规划方案和资金使用方案等申报材料也已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审批报送阶段。此外,为助推英德市麻竹笋产业规模化发展,激活特色麻竹笋品牌价值。
2月15日,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英德市农商银行三方签订了《麻竹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英德农商银行将以创新拳头产品“金竹笋”贷款,为麻竹笋产业群体授信20亿元并提供利率优惠,支持满足广大企业、农户在笋产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资金需求。
讲好竹文化故事、做好竹产业文章
麻竹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英德市委市政府有信心、也有决心发展好麻竹笋产业。座谈会上,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表示,英德要通过注重顶层设计,加强麻竹笋产业发展研究,强化为民情怀,树立系统思维,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农业经营主体为纽带,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种植大户为基础的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
面对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英德要通过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把麻竹笋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来培育,力争将麻竹笋打造成为“百亿”支柱产业。同时,英德要以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建立麻竹笋研发中心,依靠高等科研院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人才进行科研攻关,组织企业制定麻竹笋行业质量标准,助推企业从粗加工转向精加工。
此外,英德要加大对麻竹笋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广,挖掘英德麻竹笋种植历史,讲好竹文化故事、做好竹文化文章。如麻竹笋可以与清远鸡、河鲜、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打造“笋+鱼”“笋+鸡”等餐饮、旅游品牌,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