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平岛海参
虎平岛海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虎平岛海参是辽宁大连旅顺口区的特产。
旅顺有悠久的渔业生产历史,奉天通志记载:“辽海渔业自魏晋时已兴盛,盖辽海四达,天然海产荟萃之地”。据旅顺口区志记载:1907年始于的潜水器,(其设备由舢板、压气装置、导气管和信号绳等组成。)时有8套。分布于方家屯会(今铁山、江西镇)2套、三涧堡会(今三涧堡镇)4套、营城子会(今甘井子区营城子镇)1套和市区1套。用于潜水员潜入一定深度浅海海底采捕海参、鲍鱼和香螺等海珍品。渔期每年5月开始,中间除繁殖保护期外,直至年末均可作业。旅顺解放初期,有16套,1985年经区水产局批准使用15套,其中龙塘镇8套、铁山镇4套、三涧堡镇2套、江西镇1套,全部为海水养殖单位用于采捕海参等海珍品。 “虎平岛海参”生产加工历史悠久。虎平岛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黄渤海交界处,水交换量大,浮游生物和藻类资源丰富,海产品种类较多,海参被列为“海产八珍”之一,其中辽东半岛周围海域出产的海参为最佳。辽参之所以名声远扬,与产地较低的水温直接有关。据‘区志’查阅,1949年生产海参干41吨,到1985年生产海参干0.5吨,潜水器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致使野生海参数量逐年减少。进入90年代,海参育苗成功之后,池塘养殖、底播增养殖、海参产量呈逐年上升之势,到2013年海参产量达1405吨。从海参产业发展史看,就是一部海参生产加工的历史。海参加工可追溯至旅顺解放前,渔民无冷冻冷藏设备,鲜海参除当时吃用和销售外,大部采用锅煮、盐腌、加拌草木灰日晒的原始加工工艺,50-70年代初,海产品加工的是盐干制品。70年代中期,冷冻冷藏库建设,海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扩大,从鲜品原料到成品采用全物理加工过程,有盐渍海参、冷冻品、熟制品等。进入新世纪前后,大批水产加工企业开始走向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快速发展阶段,逐步开始从传统的原始加工方式向工厂化精深加工工艺转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及市场品牌意识的提高,政府品牌战略的推动,海参加工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加工工艺发生根本性变化。 虎平岛海参品质优良,2010年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和大连市无公害产地,同年,“旅顺海参” “旅顺鲍鱼”获得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榜”产品。2011年“虎平岛”牌海参获得大连市著名商标,2012年通过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2010—2011年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在7频道每日农经栏目中播出“有讲究的海参”,获得“真野生、更营养、敢为天下鲜”和“大脚海参”的美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顺人们不但延续“交九”(九九81天)吃海参的传统习俗,在日常生活中朋友聚会、婚庆晚宴等重要活动也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有条件的人们吃海参胶囊,海龙涎口服液等精深加工产品。 通过走访询问年长者。要吃海参哪里找,最好海参虎平岛,吃海参有啥好处,都说:“不感冒、少得病、提高免疫力,保障身体健康。”有一位年龄78岁老人说:“我每天早饭前吃一个海参,已有十余年,现在身体没啥病,吃海参比吃保健品好、确实起作用,食补比药补好。”
所在地域: 大连
申请人: 大连市旅顺口区渔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旅顺虎平岛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黄、渤海交汇处渤海海域,位于东经121°13′、北纬39°06′。岛屿陆域面积307,598平方米,岸线长度2449.8米,高程60.2米,岛上蒿草茂密,土层浅薄,有少量已荒芜的耕地,与猪岛、烧饼岛相邻,均属无人居住岛屿。距离三涧堡街道小黑石村9.6海里,距旅顺22公里,交通便利。所报地理标志使用区域北起旅顺口区虎平岛,烧饼岛外侧海域,坐标分别为:东经121°5′56.40″;北纬39°6′49.41″;东经121°14′54.73″;北纬39°7'56.59″,南至东经121°6'35.50″;北纬39°3'8.26″,东经121°15′14.77″北纬39°3'8.26″所辖海域,具体范围是:烧饼岛、猪岛、虎平岛所辖东部、西部、南部、北部近岸10~40米以内海域。产区面积15.1万亩,年产量170吨,年产值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