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摩崖
灵岩寺又名灵崖院、白鹿洞。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建,分前、后两洞由奈何桥连接。现存石碑、摩崖题刻约一百二十方有小碑林之称。以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刻“?阁颂”,宋绍定三年(1230年)重刻“?阁颂”,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刻“灵崖叙别记”,唐开成二年(837年)刻“开成题记”唐权德舆撰“何某德教碑”等碑刻著名。
陕西汉中的略阳县城东南的嘉陵江畔,自古以来享有“灵崖洞天”的美誉。据洞内摩崖刻石和《明嘉略阳县志》所载:灵崖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它以两个天然的大洞穴著称,吸引着历代文人骚客。唐代大诗人杜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都曾泛舟嘉陵江,一游灵崖。以汉隶《甫阁颂》为代表的摩崖刻石,在灵崖寺内达130多块,号称“小碑林”,是研究书法和历史的一个天然实物宝库。著名的摩崖刻石有东汉摩崖刻石《南阁颂》、大唐开成题记、灵崖叙别记、宋哲宗御书“忠清粹德之碑”、我国迄今最早的交通规则—“仪制令”古刻、杜甫诗刻,《白骨塔序》碑及灵崖宋代以胶石刻(25块)等。
灵崖寺前洞洞口高约25米,宽50多米,进深约l00米。洞口崖边拔地而建的望江楼。两洞之间有一泉,向西流入嘉陵。
玉柱,在后洞的睡佛旁边,是直立着的一根天然形成的钟乳石柱,仿佛支撑着整个天然洞穴。“莫奈何”在前洞的飞来石旁边,是一个形状怪异的东西,由生铁铸成,呈盘旋尖顶状,共分5层,由底层而上,层层收敛,形成一浑圆尖顶。高32厘米,底围104厘米,重约75公斤。
千年睡佛,在后洞的玉柱边。是一尊体态丰满的慈祥沉睡的钟乳天然大佛。这形象逼真的天然钟乳大佛,身披袈裟,慧眼紧闭,袒胸露腹,赤脚侧卧。
2006年灵岩寺摩崖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