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泗庙
进杨泗庙大门,步上十几级石头台阶就是一个能容纳近两千人的大“天井”院。五、六十年代这是曾是“蜀河汉剧班”和“蜀河电影院”是蜀河人的文化娱乐之场所。
现存建筑主要有上殿、拜殿、乐楼和门楼,形式与黄黄州馆基本相同,只是规模与精细程度不敢与黄州馆相提并论。拜殿面阔11.1米,进深7.45米,檐柱高4.6米,为硬山式屋顶。上殿前为拜殿,面阔与正殿相同,进深8.3米,檐柱高4.7米,也是硬山式屋顶。拜殿正对面是乐楼,乐楼为高台式建筑,通面阔10.15米,进深4.79米,柱高7.86米,为歇山式屋顶。乐楼两侧原有对称的厢房数间,厢房为二层,楼上有廊道,应该为看台。不过厢房早已不存在,现在北侧厢房为民间自发兴建,风格与其他建筑颇不谐调,故被政府叫停。与乐楼相接的是门楼,门楼面阔与上殿、拜殿相同,进深4.5米,檐柱高6.5米,门面为牌楼式装饰,两侧封火墙作卧龙状,具有明显的南方建筑风格。大门两侧用青瓷片嵌成对联一副:福德庇洵州,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静波平。
大门左侧原为朝阳洞正门,有石碑一通,石碑风化严重,字迹已漫漶殆尽,已无法识读。庙内原本存有同治六年(1867年)和光绪八年(1882年)的保护船户利益碑,两通石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门庭北端存有两个石窟,洞口书有“东南第一洞”,石窟外壁嵌有同治十一年(1872年)所刻《重修朝阳古洞志碑》。民间传说朝阳古洞直通四川,前些年曾有人进洞一探究竟,但因洞内出现坍塌现象,为安全起见,政府对洞口进行了封砌。道光元年(1821年),名医汪海线峤在朝阳古洞编撰成《唱医雅言》一书流传于世。
解放后,杨泗庙曾一度改为粮库和电影放映场地,如今蜀河45岁以上的人都在此地卖过粮油或看过电影。大门坎也因粮管所搬运油桶不方便而被截去一截,十分可惜。由于长期无人照管,杨泗庙已破败不堪,厢房已不存在,正殿、拜殿和乐楼都几近坍塌。好在近年人们对古街老巷及寺庙会馆的保护已有了一个重新认识,杨泗庙的保护性维修已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这才使数百年的古建筑不至于遭到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