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成楼
外环后向为阔口厅,较宽敞,与内环后墙、两侧的青砖隔墙围合成一个院落。厅前为天井,厅口两侧分别设拱门,与外环的内通廊贯通。厅内供奉观音神阁。厅后壁两边悬挂木刻楹联:“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内环高2层,砖木结构,每层2厅8间,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内通廊式;与全楼的主厅—祖堂围合,中间为花岗石板铺面的天井。底层不开窗,除了后向(北面)的祖堂和东、西、南面的厅堂及梯间之外,其余房间面积较大,用作客厅、宴会厅;间面为活页式木质门扇,上半部为木条,供通风采光,门扇全部打开后可使之变封闭式为敞开式。内环南面的厅堂约占2个房间位置,又称中堂或中厅,位于中轴线上。其后向与内环的通廊之间,以8块镂雕木质活页门扇相隔,既是中门,又是壁照。旧时中门一般关闭,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迎接贵宾时才打开。它还是外环进入内环的直接通道。其南面设正对楼大门的内环正门,石质门框,门楣镌刻当年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题写的匾额,两边镌刻楹联:“干国家事,读圣贤书。”门槛前设石质台阶,前向天井两侧为通往外环的回廊。内环东西两侧对称的厅堂俗称庐厅,也兼作连接内外环东、西走向的主要廊道,其东侧为超庐厅,右侧为醒庐厅,分别与侧门相对,石刻柱联分别是:“振刷精神担当宇轴,成些事业垂裕后昆。”“醒世金绳觉,庐山面目真。”前者为民国初期(20世纪初)中国五大书法家之一李派代表人物、大书法家李瑞清的笔迹。
内环的正门与两侧回廊、楼门厅围合前面的天井,自成院落。内外环以天井相隔,组成多个院落;后向东西两边各有一口水井,俗称阴阳井。天井中的花圃与内院融为一体,体现了园林风格布局。
内环二层的内通廊,装饰图案精美的西式铸铁栏杆。二层的房间旧时用于接待客人。前向南面为阔口厅,面积与其楼下的中厅相等,但前向一段内通廊的地板比同一层楼通廊两边段高0.2米,作为楼内演戏时楼主长辈席和贵宾席。
祖堂特别引人注目,它位于内环后侧(北面)。其中心大厅有2层楼高,屋面则高于内环屋面;前向立有4根西方风格、高至中心大厅屋檐的圆形花岗石柱;大厅前面两边为花岗石栏杆,中间开口与石台阶楼中心以三合土铺面的天井相通,也具有古希腊的建筑特色;前向敞开式,后向两边各设一个砖砌拱门与外环廊道连接;后向和左右两面墙上有多幅名人题词、书法。与其他土楼的祖堂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突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宗族议事、婚丧喜庆、接待宾客亲友、设宴请客的公共场所,还是演戏的舞台。祖堂前4根石柱,中间两边镌刻柱联:“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两字得来。”两侧镌刻柱联:“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该楼具有突出的防火功能。以砖墙隔成的8个单元,如果某一单元发生火灾,火势被砖砌防火墙所隔,不会殃及邻近的单元;外环的二、三、四层和内环的二层包括通廊在内全部楼板都铺设青砖,一旦发生火灾,楼板被烧毁后青砖会自然往下压,起着灭火作用。
楼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幢高2层的耳房,半月形,砖木结构,每幢6开间,一幢为学堂,另一幢为条丝烟刀加工作坊,均以砖砌围墙围合天井自成院落,各开一拱门,与楼外环的边门相通。
该楼开创了将西方建筑文化融入客家圆楼建筑的先河,此后在永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85年,该楼模型作为中国建筑模型之一,在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