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栖霞宫
栖霞宫原占地面积很小,宋景德年间(1004-1007)扩建,设四殿:灵宫殿、祖师殿、玉皇殿、三星殿、初具规模。明正德初年(1506-1514)由县人许均捐资修葺,“盖自三清及真武王琳等神,全以金饰,左右侍御皆穿金彩。若夫前后宫殿,柱则添以朱,壁则涂以粉,匾复深刻点画,不吝金珠,与凡云板炉瓶之属,补缺兴废,焕然韦新者,何莫非均之功耶”(明赵《重修栖霞宫神像记》)。以后经乾隆十四年(1749)、道光九年(1829)重修扩建,至解放前夕,发展成占地近4000平方米、殿堂近百间的古建筑群,有道士30余人。解放后,宫中道士陆续还俗就业,宫由人民政府安排改作学校和民居。“文革”中神像全毁。1975年云硐区革命委员会又将部分宫殿拆毁,木料用作修建云硐中学。
栖霞宫历来为县内避暑胜地。每当盛夏炎炎烈日炙烤难耐之时,县城内上至知县,下至庶民百姓,络绎来宫避暑。解放后,宫虽改作他用,但宫外风景依旧。每到夏天,仍有不少学生、群众往游。金盆地、夔龙井、舍身崖、驻月亭、听松壁、狐狸洞前经常有人谈笑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