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候岩
岩口约宽7米,高5米,岩口左侧的石壁上刻有“封候岩”三字,系明万历壬子岁(1612年)仲春五山守备邹勋书题。岩口左壁还刻有邹氏撰写的碑文,碑文作者,以马骝即猴也,猴候同音,而附会作雅称,改名封候岩。岩内尚有几处石刻,因年代久远,无从辨认。
岩内,夏凉冬暖,中层钟乳石林立,石柱,石笋、石幔、石龙……琳琅满目,有的似飞禽走兽,有的活象罗汉人形,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岩之上层,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涧水,横流于岩洞之间,四季不枯,缓缓而流,直通地下河,春夏水面涨至5米之宽,深1米多,秋冬水面也宽2米左右、深尺许,是一个天然的游泳池。岩之上部有小径曲曲折折千回百转,直通山顶和山上的另一边。有民谣日:“封候岩,封候岩,上通天,下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