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
1、火星山仙人楼新石器遗址
位于姚关盆地西缘火星山岩溶孤峰之东腰台地。台地中西部为仙人楼岩厦,东部为两个小型岩厦。在岩厦台地之上约4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石器、陶片和动物遗骸。
石制品中,除两件半月形无孔石刀和石纺轮外,均为打制。有刮削器和琢坑石器。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其次为夹砂红陶、灰陶。器物有盆、罐、钵、缸和带?耳器。轮制为主。纹饰有划纹、印纹、剔刺纹和戳点纹,以粗绳纹和凹凸线纹为主。动物遗骸有牛、马、犀牛等。
依据遗址内绝大部分石器为打制而又有颇为进步的磨制品,陶器似有先后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都有先民居住。
2、山邑岩子脚新石器遗址
位于姚关盆地西北山邑坝西南岩子脚村岩溶山包之上。面积约7000平方米。在1987年2月、8月两次调查中、发现石制品、陶器残片、哺乳动物骨骸等。石器有磨制梯形石斧、敲砸器和打制有肩钺形石斧等。陶器主要为夹砂黑、灰陶,也有红陶,火候略高,手制为主。有杯、壶、盆、罐、钵等,均为平底器,特点是器型小、胎薄。纹饰有划纹、印纹、戳点纹、绳纹、篮纹、横直斜线纹等。
姚关盆地地处澜沧江东忙怀型文化和怒江西岸忙怀型文化的结合部,确切年代待定。
3、马家岩房新石器遗址
位于姚关盆地西北山邑坝西南侧岩厦台地及其岩下坡麓台地,东距岩子脚遗址约500米。岩厦覆盖面积约100平方米,坡麓台地现为村庄压盖。在1987年8月调查中采集石器、陶片和哺乳动物骨骸若干。石器有砾石手锤、敲砸器、刮削器等打制石器和一件磨制梯形斧残件,确切年代待定。
4、狮子山新石器遗址
位于施甸坝北端,由旺镇西南侧狮子山向东延伸的二级台地。遗物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1981年11月和1987年1月两次进行调查,并经探沟试掘。文化层厚40—60厘米,内含石、陶器和红烧土粒。石器有条形、舌形、梯形石斧、石锛、长方形单孔石刀、石纺轮、雕刻器、钻孔石环等;陶器有夹砂红、黑、灰陶,器壁较薄,器型为鼎、豆、平底罐、折腹盆、弧腹和近直壁敛口钵,纹饰有刻划三角纹、水波纹、人字形纹和横直线纹等。为新石器时代晚期。
5、松山新石器遗址
位于太平兴华湾子铺北1公里的松山山顶,包括湾子铺、松山、杨自高坟地和老黑雀洞四个相距各200米左右的地点、前三处为片状流水地貌的山梁缓坡,老黑雀洞为溶洞。面积约5000平方米。1987年3月、8月两次调查,发现石器47件,夹砂红褐陶70余片。石器中以打制石器为主,有单平面砾石手锤、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磨制石斧等。打制石器型制、特征与蒲缥塘子沟比较接近。陶器均为夹砂红陶,质甚疏软,器型有罐、盆、缸、钵等,均为手制、素面、厚薄不匀。火候低。时候略早,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6、团山窝新石器遗址
位于施甸坝中部西侧西山山麓,向东延伸的仁和团山窝马鞍形小山梁上。遗物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30—120厘米,内含大量陶片、烧结土、炭屑和石器。地表陶片散布尤多。采集石斧、有肩石锛、单孔石刀和刮削器、砺石等数10件;夹砂红陶、红褐陶130余片;牛牙化石1枚。石制品通体精磨,规整精致。陶器主要为夹砂红陶,火候较高。大部分为平底器、圈足器、侈口器、敛口器。除少数特殊器物和构件系手制外,均为轮制。器物工整,器壁匀薄;纹饰繁缛细密,主体纹饰为划纹和印纹。
该遗址石、陶器均为怒江流域已见之最进步者,更兼有父系氏族社会标志物男性生殖器崇拜物陶祖,其年代可能晚至距今40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