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岭
净土庵位于九华街西白马亭上方,始建于清末,后易为民居,为西进两厢建筑,后有翘角飞檐的观音殿。山门前竖一堵并不高大的照壁墙,-明憨山大师的《醒世文》,游人常驻足观看,大家可以欣赏一下这《醒世文》,“引以为训”。由净土庵上行,足蹬刻有莲花和铜钱图案的石级,神奇之感油然而生。为什么石级上要刻这两种图案呢?因为莲花是一种吉祥清净的花,出污泥而不染,佛教视莲花为圣洁的象征。石级莲花图案出自《杂宝藏经》中鹿女步迹生莲花的故事。据说鹿女每走一步,都生出一朵莲花。后来鹿女被梵豫国王娶为第二夫人,生千叶莲花,每片叶上有一个小孩,共得一千个儿子。另据《南史》记载:南齐东昏侯肖宝卷穷奢极欲,仿照鹿女步迹生莲花的故事,在宫中用金片雕莲花铺地,令其宠妃潘玉儿在上面行走,称她为“步步生莲花。”后来就用这句话形容女子步态的轻盈多姿。九华这石阶上的莲花喻意则为“步步生莲”。铜钱表示布施,种“福田”的意思,其图案喻意“步步施财”。莲花和福田都被佛门尊为神圣的象征。
净洁洁精舍是常洁师太在古柏子堂遗址上新建的尼庵,1943年住持僧了尘。1949~1953年住持僧悟安。后毁废。1985年比丘尼常洁募款在旧庙基重建殿宇,更名“净洁精舍”,建筑面积140平方米。1995年扩建为大殿,坐北朝南,民居式。殿高11米、长14米、宽8米,建筑面积224平方米。中间供西方三圣,右边供华严三圣,左边供全堂小佛像。1996年在大殿前进建韦驮殿,殿东西两侧扩建寮房和斋堂,建筑面积316平方米。常洁师太近八十高龄,五十年前与师兄常净(胞姐)来到九华山,精舍用姐妹俩人法号后一字来命名,以示对离世师兄的怀念。净洁精舍以干净卫生而闻名,殿内洁白无瑕,殿周纤尘不染。山门前半月形瑶台设计精美,掩映在古树丛中,可在此歇憩小坐,倚栏观赏九华街景。
长生庵与龙庵、新龙庵均为清代建筑,民居式,整齐排列,一堵长院墙将庵与街市隔离,十分清静。1998年比丘尼果德在庵前新建山门殿,后又建7层千佛铜塔一座,为古寺生辉。三庵院墙外为一条古朴的老街道,长约50米,宽不足2米。两边二层民居,中间石板铺道,窄巷、古井、木板门,古貌依旧。步出这老街,蹬石级而上,就可到“曾发圆光”的神光岭了。
在净洁洁精舍东南有广济茅蓬和无量寺,规模不大,但也别具一格。广济茅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933年住持僧隆海。1935年僧会真在居士夏永德等资助下重建,后相继扩充殿宇。民居式,2层,有门楼、大殿、客堂、寮房、厨房共12间,建筑面积480平方米。1935-1962年住持僧会真。1984年重修。1995年住持尼智华拆老殿重建大殿,坐南朝北,民居式,2层楼宇,砖木结构;高11米、长16.5米、宽10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1997年在大殿北建韦驮殿,1层,木结构,建筑面积50平方米。又在大殿南侧建厨房、斋堂,建筑面积35平方米。今住持尼常明。
这几幢尼庵各住一师一徒,相依为命。她们精进修持,坚持早晚功课;勤于劳作,一有空就下地种菜或打扫卫生。她们靠零星香火收入维护生计,生活节俭,积蓄全部用在寺庙上。“最爱山中闲日月,悠然自觉请风爽。”在这里可以体验精进修持、安详自在的尼姑生活,令人遐思和赞叹。
▼手机微信上长按二维码图片(电脑上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随时获得新鲜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