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杨家城
杨家城遗址总占地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现大多为耕地,由东城、瓮城、紫锦城、西关四部分组成,现残存夯筑土城墙段约2800米,残高为1-18米,低宽9-40米,墙体夯层厚8-12平方厘米,城周约五公里,城垣轮廊清晰,西城(西关)面积最大,地形颇为复杂,遗存有大量唐宋时期的砖、瓦、脊兽等建筑材料和大大小小的防御雷石也随处可见。
杨家城在古代军事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它“西屏榆阳,东拒河朔,南卫关中,北控河套”,为宋代抗击契丹、西夏的边防要塞。宋代名臣文彦博、范仲俺、司马光、韩琦等多次来此巡察,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其中范仲淹的《麟州秋词》最为人欣赏和熟悉。相传,城东南原有松树三棵,粗可二三人合抱,人称“神松”,今神木一名即由此而来;城西北临近悬崖处有水井两口,水井距窟野河床落差百余米,但井水常年不断,历史上杨家城虽屡遭围困,但始终不易攻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井水畅旺,无虑水源。
麟州故城虽历经沧桑,人为、自然破坏比较严重,但该城的历史价值及文化内涵都十分重要,它做为唐宋边关历史的载体,它对研究古代政治、军事及民族关系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神木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同年成立了群众文保小组。2002年县文管办会同市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调查、钻探、试掘,并出有报告。2003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又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4年文管办又会同省市考古研究所整理材料上报国家文物局推荐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务院第130次常务会议核定公布“麟州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