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纪念馆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杨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实行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应张学良、杨虎城电请,派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到西安调停。周恩来等到达西安以后,做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只要蒋答应抗日就释放他。并通电南京国民党政府,促其接受张、杨主张,和平解决事变。经周恩来等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25日蒋介石获释,由张学良陪返南京,“西安事变”到此和平解决。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及中国共产党促成的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它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昔日的金家巷),即原张学良公馆的旧址。院内西楼是当初张学良将军的住所与办公的地方。东楼是西安事变时周恩来与中共代表团居住的地方。它与张学良住的西楼中间只隔着一栋中楼,这不仅是基于保安上的考虑,而且也为了方便张与周随时会晤。纪念馆展出了700余件历史照片、大量历史文件及几十件文物等。
张学良 (1901~2001)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另有电视剧等以此为名。 参与战役:中东路事件、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热河战役,直奉一.二战 少帅 张学良 东北...... 详细+
杨虎城 (1893~1949)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抓捕蒋介石而...... 详细+
蒋介石 (1887~1975)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