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庄石窟和云庄寺
云庄石窟
祝巍山
在距今永昌县(古称番禾县)南坝乡正南约6公里处的祁连山中,有一处方圆约五公里的山峦,叫云庄山,山上有一处在南北朝时期就很出名的石窟寺,叫山石窟和云庄寺。
云庄山,风景秀丽,美妙如画。山上苍松参天,幼林密布,轻岚飘缈,云气?逭郑簧较掠墓鹊?洌?噶麂???赈?雒唬?裼锘ㄏ恪U驹诜宥ピ短鳎?奖庇卸?蠛哟游飨蚨?啡疲?侥鲜枪阗笪藜实牟菰?鸵?八毓?难┝搿J?咚滤闹芫∈瞧娣逑抗容踊叵嘞怠G缣欤?椒甯咚剩?裼率客α⒉择罚挥旰螅?把痰???粕倥??萦谠坪#晃硖斓脑绯浚?前桌苏籼诘奈眦昂雠ê龅??绮ㄌ斡慷??粽驹诜遽郏?畔赂《?怕坡圃破??嬗械闫???傻母芯酰坏焙烊照?纾?狙羲苹鸬氖焙颍?闳籼懊僭诿芰窒愎燃洌??拍峭蜃锨Ш斓囊盎ǎ?⒆拍怯炙嵊痔鸬牡仄幼樱?粑?拍质欣锞?悦挥械那逍碌目掌??虺?派礁瑁?蛱嘎圩湃松?睦秩さ氖焙颍?头路鹬蒙碛谑劳馓以矗?谷送耆?兆碛谝恢挚砦壳崴傻囊饩持?小T谱?剑?埔淮?糙咨裢?⑵婷钭彻鄣呐罾诚删场U饩褪怯啦??飞现??姆鸾淌サ睾头缇懊?で???霸谱?檀洹薄?br>
云庄石窟,今存大小洞窟21个,分布在云庄山主峰之下一个长约180米,高约60米的整体石壁的阳面。最大的洞窟,约有两间房子大小,是按山体自然形成的崖洞修凿而成的。此洞右面的石壁上,开凿了一个一间房子大小的石窟,上下左右凿得方方正正,十分精巧。窟正中开门,门两边各开一窗,相传晋僧刘摩阿(刘萨诃)曾在这里居住过。此窟“文革”前完好,后来,由于管理不善,牧人住宿烧饭,熏践严重,致窗户部分剥圯。其余十多个中、小石窟各具形态,散布于石壁上。
云庄寺寺院,就坐落在这座山上,原有的寺院建筑物完全依山势高下错落而布局;主峰之下,石壁之阳,耸立着三层高大的主殿;主殿西侧是圣母殿,建在那个自然形成的崖洞——最大的石窟之上;圣母殿正南台地上,有三官楼峙立;由此东转为奎星阁;阁右上为地藏洞、大士岩。这里山势陡峭,建有栈栏,越过栈栏爬上山顶,是仙灵窟宅,飞檐斗拱,欲跃欲飞。沿径由东而下,有重岗合抱,岗前岗后建有几处寺殿,其中最显金碧辉煌者是道家真武观,隐没于绿树丛中,十分秀逸可爱。林尽头有一奇峰,登高远眺,山北的村落、田园、水渠、道路一望无际。
云庄石窟和云庄寺建于何年,无从确考。清《五凉志》和《永昌县城》记:“晋僧刘摩阿栖云庄山寺石窟中。”“摩阿,俗姓刘,栖云庄山。山腰有石洞,疑即其挂锡处也,北凉时西游至酒泉殁,而荼毗骨化为珠,血化为丹。”又记云庄山:“县东南七十里,曰云庄山,其麓近河,云气翁郁因名,上多松。始置传为晋僧摩阿。北岩有石房,中有石榻,其故居也。佛寺道观,高下参差。虽鲜壮丽,而幽洁可玩。盘道有石,斜与寺对,天然一碑,上镌‘松云涌翠’四字彦之”。现有石窟,访之当年耆老,乃云“为摩阿挂锡处”。据此记载,刘萨诃当年曾在今永昌县云庄石窟居住修禅,并筹建了云庄山寺。根据1979年出土于武威的《石佛瑞像》石碑关于刘萨诃在河西活动的记载估算,云庄石窟和云庄寺最早建造年代也在东晋后期,而且是先有石窟后有寺。因为刘萨诃是于正始九年(公元415年)10月到凉州番禾县等地进行佛教活动的,在河西共22年时间,这期间,他继东亻尊,法良开凿了莫高窟,故而,也建造了番禾云庄石窟寺。如果是这样的话,云庄寺初建至今1500多年来,也曾几度兴衰,几度重建或修茸,据仅有的记载,明正统中(1441年)曾重建过。据南坝乡当地老人说,清末已具规模,是一座前后互映,高下错落而且宏伟壮观的建筑群。所有建筑都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大地震时震毁的。荒废了多少年的云庄寺,在今天国家保护宗教信仰的政策感召下,这里又建起了简单的佛事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