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灯朝佛
隋唐时山上建有延祥、广济、鸿都三寺,后改名为法海、普济、广济,总称三学寺。寺前有古开照寺,俗名前庵。诸寺前后竹树掩映,泉壑交错,原有飞来石、佛迹石、盘陀石、皇姑坟、黄犊塔、鹦鹉舍利塔、支提石塔、七佛岩以及栖贤洞(又名琴泉)、仙人洞、仙人井、洗马池和被列为金堂八景之一的“圣灯朝佛”等胜迹。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曾篆刻“龟鹤齐寿”四字于山岩上,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段文昌等,又为鹦鹉舍利塔、支提石塔撰文立碑。隋代高僧智炫、唐代高僧悟达国师、鉴源、慧观等均曾来寺讲经,悟达还请四川名画家李升在成都大圣慈寺绘制一堵《汉州三学山图》加以推崇。古代,寺内曾藏有碧玉佛龛、藕丝袈裟、锦字《心经》、贝叶金字《涅??经》等珍贵文物,今无存。三学山,唐、宋以来即驰名川西,唐代诗人王勃、薛能、王雍、张虫宾
、杜光庭和前蜀后主王衍、太后、太妃(花蕊夫人)等都曾到此游历题咏。唐宋时代不少人开龛造像,题词刻壁,后人的题咏不可胜数。
明洪武中,“以三学、云顶赐蜀藩为金雁庄”。三学寺改名“栖贤禅院”,并在寺后盘陀石上修建一座由大小八万四千座塔聚成的“释尊无量宝塔”。旅华日僧东升为塔书写了《栖贤山道场禅寺石塔记》碑文。明末兵燹,“三石”、“四塔”和珍贵文物毁灭殆尽。三学寺第三十二代住持僧大觉(法名性智),于康熙年间募化重修了三学和开照寺,均为三殿二厢房的四合院式建筑。“0”中,各寺殿宇佛像石刻多数毁破。1978年后,山上遍种果树,登山游览,山川依旧,泉壑仍存。春满桃李,夏艳榴花,秋丰柑橘,冬挺松柏。前庵开照寺前,中二殿及左右厢房已修复。中殿关公等像仍然保留,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等重修碑记六通。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铸有蒲牢和各种纹饰古钟一口,高1.3米,口径1米。寺前永乐年间的经幢巍然屹立,下寺尚存山门香樟和观音殿一间,透雕门窗,形式古朴,存南宋建炎四年(1130)的记游碑1通,历述当时山上名胜古迹。寺侧有千年铁树(凤尾松)1株,主干高2.5米,径粗1米,上有7个分枝,大者径0.2米,挺拔茁壮,连年开花。寺后有唐代摩崖造像。中寺现尚存正殿,有清道光九年(1829)重修碑记一通,石雕卧牛柱础1件。上寺门前植有巨樟2株,重檐歇山式正殿基本完好,脊上绿硫璃宝珠和鸱吻安放完整,殿内存有部分佛龛,四面观音像一座和乾隆、嘉庆、道光年间4次重修碑记。另有1件石质香炉底座,四周透雕十二人物,姿态各异。殿后“释尊无量宝塔”之顶塔依然屹立,铭刻中日文化交流的《栖贤山道场禅寺石塔记》石碑亦完好保存。
三学寺于1981年被列为金堂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