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故城
高阳故城位于今朱台镇南高阳村西约200米处。南临乌河,东、西、北三面皆为平原。城址高出地面两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呈长方形,南北约750米,东西约650米。城内耕土层下建筑遗迹颇多,并时有战国时期瓦当出土,高阳故城遗址,今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城内耕土层下建筑遗迹甚多,并多次发现春秋战国和汉代瓦当。1984年,该遗址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往事越千年。悠悠岁月虽然磨蚀了故城的容貌,但透过历史的痕迹,我们仍然可以追寻到那段令人回想的繁华与辉煌。如今,当地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高阳馆外酒旗风”,是明朝嘉靖甲子(1564年)科举人韩超然撰写的《临淄八景诗》中的一句。诗中的“高阳”即指高阳故城,置身故城遗址,轻风拂面,撩人思绪。遥想当年高阳城酒馆林立、酒旗猎猎的繁华,仿佛又使人闻到了飘香的美酒,看到了故城 “家家有佳曲,户户垂酒幌”的盛景。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 ,高阳故城设郡置县。汉袭秦制,在高阳(渠丘)故地设立西安县,属齐郡。《后汉·郡国志》曰:“渠丘,今齐国西安县也。”王莽掌权时,改临淄为齐陵,西安县被改称东宁,东汉初年恢复旧名,当时的西安城城垣很好,有“小而坚”之称。南北朝时,刘宋把临淄移治东阳城(今青州市北关),西安、安平并入临朐县,在临淄南部立广川县,北部立重合县,西北部侨立冀州高阳郡治,从此便留下了高阳城这一名称。《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高阳郡,南朝宋侨置,领安平、饶阳、邱、高阳、新城五县,以高阳县为郡治。后魏因之,北齐废。隋废县。故城在今临淄县西北三十里。”该书“时水”条说“隋置,寻废,入临淄。唐复置,又废。故城在临淄县西北三十里”。这上条说的“隋废县”,与下条说的“隋置”,即说隋朝废高阳县,又在原城置时水县。唐武德八年时水并入临淄。《山东通志》(清康熙十二年)载:“北魏设立高阳城,置郡,后改为时水县,唐代废。”据民国九年 《临淄县志》载,春秋战国时临淄辖四邑,其中有渠丘邑。
▼手机微信上长按二维码图片(电脑上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随时获得新鲜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