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耆山
【马耆峰】
在马耆山东北部。形如烈马东奔,其耳、目、口、鼻如雕如塑,形象逼真。下临百仞深涧,土称“鹰愁涧”,至今尚无人迹过处。
【撑天柱】
在山阴偏西处。为一组纹理分明的万千页石板,构成一个立方石柱。石柱平地崛起,直插云霄,令人叹为观止。
【狮子峰】
马耆山中部一拔地而起的峭壁上,有巨大怪石,似雄狮蜷身而卧,曲颈面南,也是难以攀登的险地。
【一线天】
马耆山东南麓,鹰愁涧之南,陡坡之上,有巨石三、四块,其一裂分三瓣,呈“个”字形向东、南、西三面伸展。缝宽近1米,底部能容数十人。人居底向上观望,仅见蓝天一线,因称“一线天”。
【仙女浴池】
一线天西侧,有一巨石,约20立方米,顶部有相偎石坑一对,形如浴盆,内贮清水,悬索方可登石详察,堪称奇观。
【山城】
马耆山山城自山顶筑起,逶迤而下,沿浔河之滨至平野之上,面积约20——30平方公里。残址两重,山西坡是外城,系黄粘土夯筑而成,今存残墙最高者4——5米,宽8——9米。在两峰相接的缺口处,均有明显的石墙残基。
【斩将台】
马耆山西坡浔河东岸有一摩崖,上镌:“斩大将王仙处”。下有巨石,即是斩将台。《宋史.李全传》:“全拥众数十万,号河北义军,屡败金兵。宰相史弥远以赵国为义军监军,使将至山,李全南征未返,杨四娘率众郊迎,赵国直入馆,傲不为礼,杨四娘膝行入谒,赵国悦。全将王仙忿而杀赵国。李全-请罪,史弥远置而不问。李全归,竟斩王仙。”据当地群众相传
,李全错杀王仙后,引起众叛亲离,而导致马耆山失守。
【灯碗石】
马耆山西麓,斩将台东数十米,峭壁之上,有一人凿石坑,状如古时油灯,其大如印锅,南、北、东三面背风,传系王仙被杀之后,其好友在守灵时所置。
【观星台】
南山口北去约百米处有一插天巨石,名“观星台”。相传红袄军军师王敏,夜登此台观测天象。
【望海楼】
望海楼在山中心处偏东北,为全山制高点(海拔662.2米)。登上极顶,有平地数亩,向东南眺望
,可见百里之外的茫茫大海。相传红袄军曾筑哨楼于此。
【红袄军军营遗址】
自望海楼西去约500米处,有残房迹两组,房基数十座,并有碾、磨、石臼、马槽、石
雷
石等物品。山寨南门残址,高近2米,门转石尚在。南门外登山盘道,大部完整,依山势蜿蜒筑阶或就山势开凿,长达3里许。
【仙人洞】
在山阳悬崖上,洞门面南,悬绳索方可入洞。洞内可容10余人。相传红袄军军师王敏居此。因王敏在军中料事如神,当时有“活神仙”之称,故称其居处为“仙人洞”。
【0洞】
在红袄军大营残址偏西南处。洞顶为一块龟形巨石,状似人工修砌,门面南,额刻“正气浩然”四字。洞内面积15平方米,高1.5米。洞外石壁上刻字数行,部分尚可辨认。相传当年红袄军供泰山0于此。
【寿星洞】
在望海楼东北约百米处,洞门面北。内面积6平方米,高2米。相传当年李全供南极仙翁于此。
【无名洞】
在山南部,门面南。洞内可容百余人。
【?凤摩崖】
《重修莒志.金石》载:“?(龙)凤辛丑年鸡山陈元帅此山下寨。”此刻石在马耆山摩崖上。?凤为韩林儿年号,辛丑为龙凤七年(公元1361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此为红巾军所留。
【杨光辅读书处】
典籍载:“宋儒杨光辅,安丘人,居马耆山,学者多曾受经……”其遗址在南山口,俗称杨光峡,残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