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墓
,占地近半亩,至今保存完好。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墓碑上有“万古流芳”四个大字,墓碑上依稀刻有“大清光绪”的年号,碑文还依稀可辨:“汉东海孝妇之故里也……千有余岁矣”。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元曲名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千百年广为流传。人们对这个窦娥冤屈而死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一动人的故事的原型就是郯城的“东海孝妇”,孝妇的原名并不叫窦娥,关汉卿也并非书面讲述孝妇故事的第一人。
郯城县城南村有条1公里左右长的池塘,叫白血汪,当地人传说这是当年窦娥的冤血汇流而成,池塘附近的村落也因此得名白血汪村。后来人们嫌白血汪不吉利,将村名改成白溪汪,最近几年正式更名为城南村。传说孝妇在没嫁过门之前,丈夫就患病不能下地干活,将她娶过门来料理家务,谁知不到一年的时间丈夫死去,只剩下婆媳二人相依为命。有一天,孝妇在挖野菜回家的路上捡到一枚铜钱,用这枚铜钱买来二两香油,她将挖来的豆瓣野菜洗净,加上香油后端给了婆婆,谁知野菜与香油一起产生了毒性,婆婆食后在夜间突然死去。
孝妇的小姑子就到县衙告状说是孝妇想改嫁有意害死母亲,昏庸的县令决定处斩周青。孝妇被冤杀后流出的是白血,人们把周青安葬在婆婆坟墓的西侧,谁知一夜之间两个坟墓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封土高大的墓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