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寨遗址
2004年,因修商桐公路经过遗址的南部边沿,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室主任刘海旺带队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1000多平方米。经发掘发现该遗址为一处古文化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厚,内涵丰富。地层堆积整体为三大层。
第一层为耕土层,呈灰黄色,土质结构疏松,包含大量植物根系及零碎的陶片等,厚0.2米~0.3米。
第二层呈浅灰色,土质结构稍密,含有烧土及草木灰颗粒,出土有陶器残片和石器,发现有烧土堆积等。其中,陶器以灰陶为主,数量最多,也有少量的黑陶,夹砂陶、红陶,也有极少数的“蛋壳陶”。可辨器形有鼎、鬲、罐、盆、瓮、杯、甑、豆等。器表纹饰以篮纹、方格纹、绳纹为主。石器为磨制,有斧、刀、铲等。烧土堆积位于遗址区西南部,采集有炉壁、烧土块等,应为作坊区,为龙山文化堆积。该层距地表深0.2米~0.3米,自身厚0.5米~2米。
第三层呈深灰色土,土质稍硬,结构较密,含有少许烧土颗粒,出土物以陶器为主,泥质陶和夹砂陶较多,也有少量灰陶。器形有罐、盆、鼎、甑等,器表多为素面或磨光。不少器表饰有绳纹、弦纹及附加堆纹。出土的彩陶,主要有黑彩、红彩,彩绘纹样为几何形图样。石器有砺石、斧、铲等。骨器较少。该层为仰韶文化堆积,距地表深0.6米~2.5米,自身厚约0.3米~0.5米。
从地形及堆积可以看出,此遗址位于枯河故道东岸,而且枯河故道两岸已发现类似古文化遗存,反映了古代先民逐水而居的生活习惯。此处遗存丰富,出土物较多,文化层较厚,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