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少保祠
明嘉靖年间,倭寇经常侵扰我沿海州县,临山成为抗倭的前沿阵地。朝廷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抽调抗倭名将戚继光入浙参战。同年夏,任宁绍参将,浙东三卫(定海卫、观海卫、临山卫)均受其节制。
戚继光在临山卫共署守了三年左右时间,在署守临山期间,以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加上严明的军纪,对群众的爱护,“戚家军”神出鬼没,勇敢善战,常常打得倭寇晕头转向。故倭寇一听戚继光之名就闻风丧胆。他的功绩为临山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受到群众的爱戴和崇敬。
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当地人民即将城隍庙改建成“参将祠”,以纪念这位在临山立下显著战功的民族英雄。光绪廿三年(1897年),临山人民又集资,在临山卫城内苍山之北,凤山南麓重建了祠宇,改名为“戚少保祠”。祠座北朝南,阔9.20米,深7米,分三闻,明间梁架为抬梁式,结构简练,无饰件,屋面硬山造,小青瓦覆盖,屋前有一小庭院,屋后有一方池。四周围砌以砖墙,中间开一台门。台门上镌“戚少保祠”四字。取少保者,因戚继光后曾官封太子少保。
戚少保祠于1987年6月被列为余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戚继光 (1528~1588)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出生。父景通,历官都指挥,曾署大宁都司。戚继光自幼学文习武,17岁时父亲去世,袭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倭寇不断侵扰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曾写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升署都指挥佥事,对所属3营25个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巩固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轻易来犯。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戚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