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珠山
影珠山南北长7公里,有大小七十几个山头。两座主要的山峰一东一西,分别称为东影珠山、西影珠山。主峰东影珠山高509.4米,在周围一片小丘陵中尢显气势磅礴。据《长沙县志》记载,“山极高大,雄镇一方”。长沙有民谣:“影珠山,离天三尺三,人要低头过,马要卸却鞍”。
“影珠”之名由来有三:一曰南朝陶真人先隐居于此;或来自向恺元先生著《江湖奇侠传》载有江湖奇侠曾隐居此山,故称“隐居山”。二曰“山顶有井,其影如珠”;三曰山中有珠之影子。后人传说山顶神庙内,曾锁有蛟龙,偶见龙珠现影,故又名影珠山。据在山上生活了17年(1934~1952)的开福寺觉了师介绍,她们先前常在晚间看到山上山下有灯笼火光来回飘动,“萤火虫没有那大的光”。
影珠山佛教文化曾经盛极一时,《今古奇观》载:“影珠山有48寺庙”。相传梁武帝时三里一庵五里一观,确有此确况。当地则有“十二个岭,四十八个庵”之说,老人们现还能数出20多个,仅山顶附近就有老庙、新庙、养静园、腰子坡庙等五六个,彼此喊得应。其中新庙曾祀陈公真人肉身。据说他生前是个孝子,在外遇到美食,除非有0一份,否则不食。光绪十一年羽化后“仙躯”不腐,每到农历六月初六换袍晒衣,后被毁。其它寺庙亦仅存遗迹,近年恢复了养静寺,有僧尼数人。当地政府于2009年修建了长达7.5公里进山公路,可从山麓驾车直达此庙。
影珠山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山上有九间房,狮子岩、斋公庙、养静园、万寿宫、九马嘴、白鹤洞等景观,还有源冲、西冲、大山三座水库,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十分适宜于旅游开发。山腰腰子坡东侧有巨石临空,如啸天狮子,故名狮子岩。崖下乱石嶙峋,有石洞几层,俗名“九间房”,传为陶真人-处,现需侧身入内,洞室如房,进第三间即寒气逼人,打火机打不起火来。此外,西坡有“仙人洞”。山南有九马嘴;九座山头昂头耸立,如九马奔槽。
提起这东、西影珠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这东、西影珠山为夫妻山,一雌一雄,山顶主峰又同时生长着一株千年白果树,也为一雌一雄。以前这两棵白果树高高耸立,一出长沙城就可以远远望见,是当时的天然航标。那时农用飞机在进行飞行播种,飞行植保时都以此来作导航。东影珠山的白果树大一些,要四人合抱,高15米经元、明、清,历时700余年不倒,相传树叶茂盛时下可设席十余桌,惜于1981年遭雷电击毁,现在还可以看到仅存的一截主干枯枝。说来也巧,在东影珠山的白果树被雷击毁后不久,西影珠山主峰上那棵白果树也神秘地枯死了。这也可以算得上是一曲白果树相伴相依、同生共死的千年恋曲吧!
影珠山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的四次长沙会战,我抗日军民曾在三次此山痛歼日寇,当时修建的战壕依旧存在,用麻石垒成的战壕上弹痕累累。在腰子坡附近仍不时出土子弹壳之类。抗战胜利后,所有烈士遗体集中迁葬于山顶原老庙附近,山顶原修有抗日烈士纪念碑,惜于文革期间被毁。被歼之日冠集中掩埋于山麓福临铺集镇附近,后人称之“倭冠万人冢”。
影珠山美在田园风光,层层梯田从东坡一直绵延到山顶,间以石径农舍,竹篱瓜棚,池塘果树。林荫泉喧,蜂飞蝶舞,夏夜更为幽静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