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桥
七星桥全长24.5米,桥下设3个拱孔。桥桥顶处平整如方台,南北踏道均呈八字形。为方便行人上下,南首踏道设29级石步阶,北首踏道设28级石步阶,踏道两侧铺有斜向-长条石,以方便轮车上下滑行。桥面两侧各设石栏板11块,居中的石栏板下缘悬嵌镌有“七星桥”三字的扇形题额。栏板间有望柱,两侧各10个。望柱头呈方形,造型简单朴素。
主孔与侧孔间设桥墩,由条石横砌叠压而成,中嵌桥门柱以受力。柱顶饰有昂颈外伸的龙首滴水,供雨天排水。门柱镌刻对联:东联为“明镜高悬辉腾两夹,长虹斜锁气吐三环”;西联为“三台锁浪左川右泉,七曜横波南境北镇”。此二联不但写出了桥的雄姿,还道明了桥所处的地理环境。西联上的“左川右泉”,指的是当年的行政区划——左为梅川乡,右为龙泉乡;“南境北镇”指当地的人文环境——南为孙家境,北为横河镇。横河镇历史悠久已不消多说,孙家境则更是声名显赫。自后唐孙岳公以来,孙家境人才辈出,尤以平朱宸濠而受害的孙燧和“毁家纾难”、反清复明的孙家绩为海内高仰。
七星桥下的东横河,为重要的水上通道。当地的山货棉盐、土特农贸,都是靠这条河东来西往送到余姚、宁波,唐代上林湖越窑的秘色瓷也是通过这条河,经姚江运抵明州,销往海外。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发生过著名的“七星桥战斗”。1941年10月22日,根据地武装“宗德三大”来到横河附近,准备伏击从观海卫运送棉花至余姚的日军。至上午8时,未见运棉日军到来,“宗德三大”决定改变计划,拉部队到横河街进行抗日宣传,在接近七星桥时,不幸遭到日军伏击,在不利地形下同日寇血战一个半小时,大队长姜文光、大队副姚镜人等29名指战员英勇牺牲。
七星桥始建于何时,今已失考。在光绪《余姚县志》中言“清道光间孙式鉴修”,然在明嘉靖志中已有相关记载,因此该桥的历史应在500年以上。七星桥承袭了中国石拱桥古老的建筑工艺,其建筑风格与江南山青水秀的气氛相融合,对研究浙东一带的桥梁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