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寺
龟山古刹位于市区以西15公里外的华亭镇境内。因寺院建于形似龟背的山顶而得名。又因山顶上有片2里方圆的-洋,故又称“龟洋”。
唐长庆二年(822年),名僧无了禅师来此开山,辟茶园18处。咸通十一年(870年),建寺院9座,僧徒多达千余人。后梁贞明年间(915-920年),闽王王审知给寺院赐名“龟山福清禅院”。明代扩建为寺。现存建筑物乃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的,寺宇由三进殿堂组成。第一进为天王殿,祀弥勒佛;殿前有宽阔的场院,场上有一对石幢,幢座上镌刻法语,浮雕罗汉、比丘人物像等。第二进为大雄宝殿,构筑宏伟高大,为众殿之冠,祀“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消灾延年药师佛”和“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殿前有丹墀和放生他(即六眸池)。第三进为法堂,堂上供奉无了祖师塑像,慧忠和月中祖师塑像分坐左右。左翼自天王殿而上的为功德堂、钟楼、伽蓝殿、客堂、斋堂(左为大寮)、库房;右翼自天王殿而上为西归堂、鼓楼、祖师堂、禅堂(念佛堂,右为新建之学戒堂)、方丈室(右为地藏厅)。两旁长廊直径各百米,共占地一万多平方米,计大小殿堂三十厅,僧房寮舍一百五十多间。整体建筑巍峨壮观,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古朴大方。
寺西有无了禅师墓塔,石雕装饰精美古雅,颇有艺术特色。今寺中斋房有许多石槽,最大的可储水万斤,刻有“元?四年十一月”字样。 龟山寺宏盛时期,所属下院(附属寺院)颇多,随着徒众化缘杖迹的远播,连海外(马六甲)也有其之下院。
在海外广大爱国爱教侨胞的鼎力支持下,先后投资了300多万元,在寺右前宽广的石埕上,建有全石构的高33m的尖顶翘角的七层“定光舍利塔”。塔室空心,有石梯通往各层;层层供有菩萨,镌有罗汉像和法语、-;周围又有护栏;站在七层护栏上眺望,四周景致尽收眼底。它宛若巨人立地顶天,劳动人民称八闽之最。
寺中还传有“龟井吐杉”、“石鸭上山”、“胞粗剃头”、“梅寺铸钟”、“千年宝树“、“名茶晋京”等故事,留有“龟井”、 “宝树”、“石槽”,“曾为肉身今为骨质的无了祖师塑像”等实物。
相传陈经邦出仕前,曾在寺内寒窗苦读,并题有一对楹联;“山半楼台天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后得中进士,官礼部尚书,并任国师。
龟山寺是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为莆田四大宗林之一,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寺业发达,吸引不少游人前来观光。
霞客古道:明春昌元年(1620),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来到莆田,从莒溪翻越观音山,到达九鲤湖,然后顺流而下,考察并记录了九?T的独特风景,观其自然风光,不胜感慨,遂记:即匡庐三叠,雁荡龙湫,各以一长擅胜,未若此山微体皆具也。在得趣亭旁,游步道的入口处有一个刻有“霞客古道”四个字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