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墓群
磁县西南部讲武城一带的漳河沿岸,遍布着130多个大大小小的土丘,这是一片古墓群。长久以来,这些土丘被认为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
这似乎不是空穴来风。从历史的真实来说,位于临漳的六朝故都邺城,与磁县相邻,距磁县县城仅15公里,曹操破袁绍后以邺为都城,在这里修建铜雀台,在位于磁县的讲武城培育军将,曹操死后也确实葬在距离邺城很近的磁县这一带。从社会的虚妄来说,自宋以后,曹操在人们心目中逐渐变成了0臣,特别是元代以后,丑化曹操的社会风气日烈。元末作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曹操塑造了一个0诈的艺术形象,甚至在第七十八回这样描绘,曹操临终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自宋以后有许多咏疑冢的诗,如:“疑冢多留七十余,谋身自谓永无虞”(京镗);“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范石湖);“生前欺人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俞应符)。这些都是古人不作实地调查,任凭道听途说,以讹传讹造成的。
这些古墓,其实是北朝东魏、北齐时期的帝王及皇族的墓群,与曹操无任何关系。自公元534至577年,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邺城,与邺城相邻的磁县,就成为北朝时两个王朝用以聚族而葬的墓地。这片北朝墓群,占地100多平方公里,现有古墓130多个,都有高大的封土,如俗称“天子冢”的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墓,其残存的封土还高达30米,直径120米。北朝墓群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批准,对其中几座破坏严重的古墓进行了抢救发掘。发掘0土了大量器物,如墓志、壁画、瓷器、陶俑、金币等,从出土器物来看,随葬器物以各类陶俑为主,仅对6座古墓的发掘,就出土陶俑6000多件。这些器物塑工精美,造型生动。尤其可贵的是在发掘的墓中,大多绘有彩色壁画。
东陈村东魏墓共有四座,当地俗称“四美冢”。1974年发掘了其中的一座,据墓志,墓主人为东魏尧氏赵君墓。继发掘尧赵氏墓之后,1975年又发掘了一处尧赵氏三子尧峻墓。从发掘情况看,尧赵氏的墓被盗过,许多文物被毁,这次仍出土陶俑136件,日常生活的各类陶俑几乎都有,真实地反映了墓主人生前出行时文武侍从、奴婢、伎乐等前呼后拥的壮观场面。
1975年对东槐树村高润墓进行了发掘整理。高润墓志记载为“北齐故侍中假黄钺左丞相文昭王”,葬于武平七年(公元576年)。这座墓出土陶俑381件,墓室四壁有保存较好的彩色壁画,其中墓室北壁壁画较为完好,是一幅“举哀图”。高润壁画墓的发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它形象、鲜明地展现了我国北齐时代的绘画面貌和独特风格,填补了中国绘画史的一页空白。
1979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茹茹公主墓,这是东魏丞相高欢之子高湛之妻、谙罗辰可汗之女的墓。卒葬于武定八年(公元550年)。茹茹公主墓墓道两侧,各有长达21米的彩色壁画,这是东魏画迹的首次重大发现。从墓0土了各种陶俑1056件及一些陶马、陶骆驼,其数量之多,为全国各地发掘的北朝墓中所少见。在出土的八件金器中,有两枚拜占庭(东罗马帝国)金币,对研究东魏时代中国和拜占庭帝国东西方交往关系,提供了新的珍贵材料。
1987年至1989年,在前湾漳村抢救发掘了一座陵墓,因没有墓志,难以断定墓主人的具体身份,但就其墓葬规模看,可以断定是一位北齐皇帝陵,极有可能是北齐文宣皇帝高洋(或北齐武成帝高湛,或北齐后主高纬)的陵墓。这座墓出土陶俑1800多件,其中有文吏、军卒、鼓乐手、乐舞人、仆人俑等,有立姿、坐姿和骑马俑等,形象逼真。墓道壁画保存有320平方米,主要画面为左右对称的出行队列,有人物106个,显示了帝王葬仪的威严与隆重,是我国现存最大型的北朝时期墓葬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