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光化亭
在中山陵周围的附属建筑中,最为精美的要数光化亭了。光化亭坐落在中山陵东面的山岗上,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八角形,重檐攒尖顶,是举行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时由海外华侨捐款兴建的。
光化亭由建筑学家刘敦桢设计,福建省蒋源成石厂以6.5万元的工价承包建造,1931年7月开工,1934年建成。亭子全部采用福建花岗岩建造,屋脊、屋面、檐椽、斗拱、梁柱、雀替、藻井等中国传统的装饰部件均用花岗岩雕琢,共用石料850吨。
光化亭高约13.33米,宽10米,亭下筑正方形台基两层,下层台基边长22米,高约1.67米,周围筑斜坡,植草皮覆盖其上;上层平台边长约12.67米,四周围以石栏杆。光华亭的亭柱为圆柱,共有12根,其中外围8根,内围4根,圆柱直径约0.67米。亭内地面高出上层平台约0.33米,四周筑有石台阶。整个亭子用料上乘,做工考究,精雕细琢,图案古朴,纹饰细腻,造型优美。从细部到整体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这座灰白色的亭子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既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高尚洁白的情操,同时也反映了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构思。
孙中山 (1866~1925)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19......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