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征君碑
南京明征君碑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作为化石标本也是全国罕见。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在栖霞寺山门右侧,此碑建于唐上元三年(676年),为纪念明征君而立。唐朝明增绍曾几次被皇帝征为记室参军、国子博士等,他都“称疾不就”,隐居深山,故称“征君”,又称“隐君”。
据说这块碑得以竖立,是明增绍的第五世孙明崇俨在唐高宗面前争取到的。明僧绍,字承烈,山东人。刘宋时历任征直郎、参军、正员外郎等,人皆称其为"征君"。南齐时隐居,后舍宅为寺,称栖霞寺。
碑为唐上元三年(676)所立,全名"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文是高宗李治所撰,唐代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王知敬篆额。碑背面刻有高宗亲笔"栖霞"2字,笔势雄健,神采奕奕。碑文通篇四六韵文,后用10首铭词结束。
碑高2.74米,宽1.31米,厚0.26米。经地质专家确认,碑材采自栖霞山,是栖霞组灰岩石,又系动物化石。碑表面梅花状斑纹均是2.8亿年前生长于浅海中的动物海百合茎化石与中国孔珊瑚化石,有22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