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唐志斋
这些志石是由原斋主人张钫先生从民间各地,主要是洛阳一带搜集而来的。所获北魏志石归于佑任,唐志石归张之宝斋。他早年参加同盟会,是辛亥革命时期陕西新军起义的策动者之一。1965年病逝于北京寓邸,其墓也迁到庐内东北角。
唐志石主身分形形色色,他们的各种社会活动显示着有唐一代的文治武功,和它300年间各个时期的政治状况及社会动态,因此有“石刻唐书”之称。
以文字形体而论,篆、隶、行、楷,般般具备;以书艺流派而言,汉晋的钟、王,唐初的虞、褚、欧阳,盛晚唐的颜、柳、李、张,皆可一览无余,块块晶莹,字字珠玑,或遒劲,或隽秀,或端庄典丽,或流畅风韵,熠熠生辉。被誉为“近代三绝”的原斋主人张钫之父张子温墓志铭,系章炳麟造文,于佑任书丹,吴昌硕篆盖,为集近代文章、书法、篆刻名家之大成的珍品。
第十五号窑洞有宋朝米南宫所书的对联,明清之际号称神笔王铎所书的大幅中轴和清代的王弘撰、刘镛、陈鸿寿、邵瑛、韩东篱等人所书屏扇、对联,以及近人章炳麟、李根源、戴传贤、靳志所书的对联、单条等。在第十一号窟室内嵌有明代董其昌所书的《典论论文》行草长卷。有蒋中正撰文,贺耀祖隶书,国民党众多高级官员具名,为张钫母亲庆祝七十寿辰的长篇石刻。
绘画方面,有嵌在第十一室内的汉代线刻佛教故事;有第十五室内的汉武帝梦景图浮雕;有号称画竹圣手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作的风、雨、阴、晴竹姿诸态四幅一组的屏扇,名曰“醒”的条幅竹画刻石;有第三天井西壁所嵌的清光绪皇帝的引见官王纯谦以手指所画的兰草等。
院内的“听香读画之室”,楹联为康有为所撰,横额为名金石家罗振玉之高徒关百益所题。
1963年“蛰庐”及“千唐志斋”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