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程颐墓
程颢、程颐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由于他俩生前长期在洛阳活动,因此洛阳被誉为“理学渊源”之乡,其“理学”又称“洛学”。
二程祖籍安徽徽县,迁居中山博野(宋时保定路博野县,今河北省蠡县)。因避五代之乱,随曾祖父程羽迁河南住洛阳履道里坊。兄弟二人受业于周敦颐。
二程所处的时代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各种矛盾都在激化。在宋王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之争。反映到学术思想上,就是王安石的“新学”与二程的“理学”之争。二程是宋代唯心主义理学(也称道学)的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核心是“理”或“天理”,也叫“道”。他们认为理是天下万物唯一的、永恒不变的、至高无上的原则,是先天地而存在的,任何人也不能违抗。他们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灭私欲,天理自明”等观点,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君权、父权、夫权提供了理论根据,要害是用精神世界来支配物质世界,把封建制度永恒化。二程的学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视为继孔孟之后正统的官方哲学,二程也由此受到特别垂青。
二程死后,宋哲宗赐坟地祭田212亩,坟院建二先生祠,内有大殿、卷棚、东西厢房各3间。现存明、清石碑4通,坟院已修葺一新,院四周围墙已重建。每年程坟春秋大祭,规模可观。
程颢 (1032~1085) 程颢(hào)(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详细+
程颐 (1033~1107) 程颐(1033-1107),汉族,字正叔,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对其兄程颢于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称“二程”。其著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