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4446.7亩,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50.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医疗设备总值9.83亿元,藏书123万册。
学校现设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学院、中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管理学院、药学院、口腔医学院和护理学院11个学院和医学检验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系、医学影像系、外国语部、体工部等6个系(部)、1所卫生学校。设置专业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方向)、临床医学(物理医学方向)、临床医学(生殖医学方向)、临床医学(救援医学方向)、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老年医学方向)、临床医学(心理卫生方向)、临床医学(妇幼保健方向)、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医学检验(生物医学技术方向)、医学检验(检验应用技术方向)、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方向)、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物理医学方向)、-学、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方向)、英语(医学英语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方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中医学(康复治疗方向)、中医学(中医骨伤方向)、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中药学(中药制剂方向)、护理学、护理学(护理应用技术方向)、护理学(涉外护理方向)、药学、药学(工业制药方向)、药学(药物分析方向)、药学(药物应用技术方向)、药学(临床药学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医事法律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经济与管理方向)、基础医学、法医学等共41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有附属医院6所,其中四所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设置病床近5000张,年门诊量554余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0余万人次;附属第三医院、附属大学城医院正在筹建阶段。非直管附属医院5所,教学及实习医院15所。
在校学生23358人,其中博士生364人,硕士生2243人,普通本、专科生(高职)15932人;成教本专科生4305人,留学生514人。
在职职工4708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8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89人;讲师、主治医师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546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项;“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9人,“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7人;获-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基金、青年教师奖基金资助4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外聘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4人;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员1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员7人;入选重庆市“322”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3人、第二层次人选15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38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6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1人、入选“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师74人;有122位专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4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市科委3个、市教委6个、市卫生局6个);有11个研究所,4个研究中心,20个研究室;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三级学科博士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3个,三级学科硕士点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53个;博士生导师185名。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至"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新药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等高层次科技项目,同时还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关于2005年论文检索结果的分析报告获悉,我校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排序居全国各类高校第42位。学校出版的《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儿科药学杂志》和《医学教育探索》等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7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及部、委、省等各级科技成果奖520项。我校研制的聚焦超声肿瘤治疗设备(超声聚焦刀)属世界首创,是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仪器,实现产业化以来,已在全国30余家大型医院投入使用,并出口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与美、英、加、日、俄、法、德、澳、荷兰、瑞士、瑞典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的大学建立了学者进修、留学、参加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聘请了98位来自美、日、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荷兰、泰国及香港地区的医学专家为我校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