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印度尼西亚咖啡,人们的印象颇为两极。印尼九成都是商业豆,唯独那一成精品咖啡令人迷醉。
印度尼西亚的精品咖啡有哪些?曼特宁(Mandheling)在口口相传下,似乎成了印度尼西亚精品咖啡代名词。一般咖啡是以咖啡生产的地名/产区名,亦或者是港口名,咖啡品种名等命名。但是曼特宁均不是以上类型,实际上曼特宁是原先居住在苏门答腊的民族曼代宁(Mandailing)的音误。其变成当今世界精品咖啡的名字有一段故事。
据前街查找资料,发现这还要追溯到战火纷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印度尼西亚正被日本人占领着,一名日本兵在一家咖啡馆喝到香醇无比的咖啡,好奇地询问老板:“这是什么咖啡?”老板误以为日本兵是在问:“你是哪里人?”于是老板回答:“曼代宁族。”战后这名日本兵返回日本,但对当地的美味咖啡念念不忘,记得曾在印度尼西亚喝过的美味咖啡好像叫作曼“特”宁,于是借助贸易朋友的关系,请当地人帮忙收集优质的咖啡豆,其中就有这款曼特宁。日本人对这款咖啡豆很是喜爱,由此“曼特宁”口碑被宣传出去,而曼特宁也就这样误打误撞成了一款咖啡豆名称。
习惯上,当地人广泛种植在苏门答腊岛以及其他印尼小岛的咖啡豆,几乎都叫曼特宁。但实际上苏门答腊岛咖啡产区多巴湖与塔瓦湖这两大湖区的咖啡不尽相同,主要是指苏门答腊中北部多巴湖一带或林东山区,种植在西南岸海拔900~1200米巴塔克族所产的铁皮卡或其变种的咖啡。一般来说,根据地区和生豆商进行区别不同地区的曼特宁,如林东曼特宁,黄金曼特宁,金鼎曼特宁,老虎曼特宁,马面曼特宁等等。
林东曼特宁居采用湿刨法进行处理,当地人称这种方法为Gilig Basah。湿刨法前置处理和水洗一样,接下来就大相径庭,当地咖农会用果胶去除机去除果胶,再转移到日晒场进行日晒干燥。
从处理流程上来看,这种方法既不是日晒,也不是水洗。印度尼西亚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的出现与当地高湿环境有关。由于当地天气常以雨水天居多,台风不断,无法达到日晒所需的好天气,也无法像巴西取出黏糊糊的带壳豆后在户外晾干2~3天,在印度尼西亚这么做会使带壳豆发霉,而且当地经济并不好,也同样无法使用水洗法这种比较费钱的方式,这样就衍生出了极具当地特色的湿刨法。而这种世界罕见的处理法,造就了曼特宁特殊的低酸、浓稠和闷香风味。
针对印度尼西亚林东曼特宁这支豆子,前街咖啡想要突出其醇厚口感,因此采用的是深度烘焙。同时也总结了多次杯测和冲煮经验,推荐咖啡爱好者们使用KONO滤杯,较低水温87~88摄氏度,15克粉量,研磨至中度研磨(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滤78%),粉水比例是1:15,通过分段式萃取进行冲煮。
分段式萃取比较简单易上手,同时也可以呈现出层次较丰富的咖啡风味。用30克水进行闷蒸,闷蒸时间约为30秒;接着从中心开始,小水流垂直绕圈式注入95克水(电子秤显示125克),等水位下降至即将露出粉床时,同样的方式注入最后一段水(电子秤显示225克)。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移走滤杯即可。萃取时间约为2分钟。
前街冲煮风味,烘焙吐司、坚果、焦糖、松木、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