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是世界上前五的大宗商品,十分讲究分级制度,以划分不同的价值。长期以来,我国云南咖啡因为缺乏标准,而一直被“贱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咖啡分级。
首先是SCAA的生豆标准,其咖啡分级有着较为严格的流程,对豆子大小、瑕疵率以及杯测进行分级。首先是取样350克生豆,含水率须介于10%~12%之间。生豆不得有异味。生豆大小的目数,必须相当,大小差异率不得超出合同所述尺寸的5%。检视瑕疵豆数目,可分为一级瑕疵(Category 1 Defects)与二级瑕疵(Category 2 Defects)两大类,一级瑕疵指影响风味最大的瑕疵豆,二级瑕疵指影响稍小的瑕疵豆。一级瑕疵类,除了5粒严重虫蛀等同一个全瑕疵外,其余1粒等同一个全瑕疵。但一级瑕疵类不得出现一个全瑕疵。二级瑕疵类,全瑕疵不得超出5个以上。即使杯测达80分以上,但生豆不符以上两点规范,亦无法取得精品级认证。
以杯测为主的评定:巴西
巴西咖啡豆等级评定主要以杯测为主,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软豆美学。最高级豆就称“极为柔顺”(Strictly Soft),代表瑕疵豆最少,杯测质量最佳;南米纳斯、米纳斯中西部的喜拉朵台地/圣保罗省东北部摩吉安纳/巴希亚钻石高原;其次为“柔顺”(Soft);巴希亚/米纳斯东南山林区地势稍高处/帕拉纳/圣埃斯皮里图(山陵地)/圣保罗中西部;三流豆为“稍柔顺”(Softish);米纳斯东部与东北部;四流为“不顺口”(Hard);圣埃斯皮里图/帕拉纳(低海拔处);五流为“里约碘呛味”(Rioy)纳斯东南部地势稍低处/圣埃斯皮里图(平地)。
以大小为主要评定:哥伦比亚与肯尼亚
以豆形大小定等级,先决条件是栽植海拔够高才行。常见于中南美洲哥伦比亚与肯尼亚。
哥伦比亚和肯尼亚都是以豆子大小来定等级,因为两国栽植海拔均在1200到2000米,气温较低生长慢,却能结出硬度高、有17目以上丰腴体态的咖啡豆,即所谓的“bold beans”或称肥硕豆。一般来说,豆体较大且出自较高海拔区的咖啡豆,多半是精品级硬豆。
以咖啡栽种的海拔高度来分级:中南美洲各国(除了巴西和哥伦比亚)
各国的名称与高度标准亦有出入,但海拔仍不失为区分硬度最精确的指标。
哥斯达黎加栽种于面向太平洋岸、海拔1200米以上的咖啡,就冠上极硬豆(SHB:Strictly Hard Bean)等级。另外,面向大西洋沿岸、海拔900~1200米的咖啡,也属最高等级的大西洋高地豆(HGA:High Grown Atlantic),也就是说“SHB”与“HGA”都是哥斯达黎加最高级豆。次等级为中度硬豆(MHB:Medium Hard Bean),海拔约400~1200米。
危地马拉也以海拔定等级,1350米以上称极硬豆(SHB),其次为1350~1200米的硬豆(HB:Hard Bean),第三级为1200~1050米的半硬豆(Semihard)。
洪都拉斯的最高等级为1200米以上的极高地豆(SHG:Strictly High Grown),其次为900~1200米的高地豆(HG:High Grown)。
以数字为咖啡生豆分级:虽然是以数字为主,但是其含义不同。
以Grade 1~Grade 5来分辨品质
牙买加蓝山:最顶级蓝山为Grade 1。
埃塞俄比亚G1~G9,国内比较常见的的G~G5,G5以下成为UG,仅供国内市场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