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一年八月七日,杜月笙叫来胡叙五,说是要口述遗嘱。时家人、好友均在室内,拭泪点头。杜月笙这时已是两颊凹陷,脸色白中透灰,说上几句话就要大喘几口气。他缓缓说道:我已病入膏肓,行将离世,兹将所遗财产(包括现金、债券、不动产等),按具体分配方案,留给各位夫人及子女……各位继承人要努力守成,艰苦创业,云云。杜月笙口述后,叫胡叙五重读一遍,然后挣扎著签上自己的名字“杜镛”。
杜氏全盛时期,上海凡是规模庞大的工商机构,都延揽他当董事或董事长。他担任过七、八十个董事或董事长,何以一个最初不识字的人,有这般威望呢?都是因为他处理人事问题,有特殊的方式,往往只用一句话,就可以解决了一个大组织的困难问题,好多公司召开董事会,都移樽就教到他家中去举行,大抵小事他都不管,大事才请他出来说句话。当时社会间的各式各样的势力很大,任何机构只要是由他担任董事长的话,什么事情都可烟消云散,所以他成为上海百行百业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陈存仁的这些看法无疑地更较为客观而真实。
身边四人当秘书
笔者编校《上海大亨杜月笙》一书,该书分为两大部分,除找出杜月笙秘书胡叙五所写的《杜月笙外传》一书,重新编排分段点校,改正错字外。另一部分则搜集与杜月笙有过深交或资深报人亲历亲闻的文章,这些文章远较坊间的杜月笙书籍,要具有史料价值,有很多事都是信而有征的。
杜月笙因不通文墨,后来很相信捏笔杆儿的人,为了做好文字工作,他请了翁佐卿(左青)、邱访陌、王幼棠、胡叙五,四个人当秘书。其中翁佐卿是张啸林的门生,由张介绍给杜的;邱访陌,由陈群介绍的;王幼棠(曾任淞沪员警厅秘书)由刘春圃介绍的;胡叙五由黄炎培介绍(曾在上海地方协会任秘书)。而其中以胡叙五先生做的时间最久,胡叙五甚至一直跟随杜月笙到香港。这事我也求证于杜月笙的女儿杜美霞女士。
金雄白说:“我一向认为写像杜月笙这样的一个人,自然不失为极佳题材,但任何人有他的长处,也会有他的缺点,更何况于他。所以为杜氏立传,褒贬之处,下笔颇难得当,而叙五以与他多年宾主之情,知道得多而翔实,评论得生动而中肯,文字的优美,反成余事。”几年前,我在上海见到杜月笙好友杨管北的儿子杨麟,他的书架上也有本《杜月笙外传》,我问他对此书的看法如何?他说真实,尤其写他父亲的那段,真是亲历其境。
胡叙五因长期跟随杜月笙,因此该书有极高的真实性,例如有关“高陶事件”,书中说:“月笙看过字条,深悉寄老(案:徐寄?)为人,十分谨慎,如非千真万确,落笔不致如此坚定。认为事不宜迟,利在速洽。即于翌晚飞往重庆,一面嘱采丞留港稍候。其时蒋委员长适有桂林之行,原拟小驻,闻此密报,一宿还渝。召见月笙,前席专对。即嘱月笙从速返港秘密进行。月笙返港后,又著采丞从速返沪。才逾十天,溯老(案:黄溯初)莅港。当将宗武(高宗武)去日经过、密约要点,逐一和月笙细说,并制成笔录,俾月笙不致遗忘,得向当局详陈。于是月笙在同一月内又作第二次重庆之行。”据徐寄?〈《敬乡楼诗》跋〉回忆:“时杜月笙君在港,与溯初无素,余为介绍,一见如故,爰偕赴陪都,以某事言之于当路。”而据蒋介石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日记云:“下午与俄使谈外交,与月笙谈汪事。”是胡叙五的记载真实不虚。
口述遗嘱分配财产
一九五一年八月七日,杜月笙叫来胡叙五,说是要口述遗嘱。时家人、好友均在室内,拭泪点头。杜月笙这时已是两颊凹陷,脸色白中透灰,说上几句话就要大喘几口气。他缓缓说道:我已病入膏肓,行将离世,兹将所遗财产(包括现金、债券、不动产等),按具体分配方案,留给各位夫人及子女……各位继承人要努力守成,艰苦创业,云云。杜月笙口述后,叫胡叙五重读一遍,然后挣扎著签上自己的名字“杜镛”。老友钱新之、陆京土、顾嘉棠、吴开先、徐采丞五人,应杜之邀请,于遗嘱上副署,监督以后遗嘱的执行。八月十六日杜月笙病逝香江,一代人豪在此划上句点。
胡叙五则孑身客寄香江,仅靠卖文为生。据金雄白说:“叙五状貌如三家村学究,木讷又如一谦谦君子,对同文中稍有一得的人,即服膺勿替,说话带有浓重的安徽土音,虽讷讷不出于口,但嫉恶如仇,极富正义感。他因曾为杜月笙佐笔政,过去时与侠林中人交游,最难得的就是并未沾有此中习气。叙五下笔轻盈,辞意茂博,如以貌取人,不信是出于其手。”一九七○年胡叙五病逝香港,身边没有一个家属,也没有一个亲戚,寥寥十余朋友,为他在殡仪馆草草办妥了临终大典,就送往火葬场安葬。是《杜月笙外传》其史学意识、其文笔、其阅历,足可作史,不宜等闲以内幕、秘闻之属视之。它远较之坊间夸夸其谈的“杜月笙传奇”,还是高明太多了,毕竟很多事都是作者亲见者。
在编毕该书后,我又找到笔名“帘外风”写的一系列《杜月笙轶闻》的连载文章,作者用的是笔名,告诉人们有如“帘外一阵风”。其实他可能是跟随杜月笙身边的秘书,或是杜月笙的策士,或是与杜月笙极为莫逆之人。因为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才知道杜公馆里面的内幕。只是目前尚未考证出来。
作者以亲身见闻写出居港期间的杜月笙,并细写在杜月笙身边的大将,有谋士,有武将,另外还有同时代相关的一些人物。从这些人物及事件中,将可窥见杜月笙一生的起落浮沉。作者掌握太多的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您将可以捕捉到时代的脉动,还原到真实的杜月笙。这些文章写的是杜月笙最后的一段时光,也可说是杜月笙最后的“完结篇”。但从未结集出书,只存在老旧的杂志中,今重新整理编校,成《上海大亨杜月笙》一书之续集。另外帘外风在书中写到的顾嘉棠、杨管北、胡叙五诸人,我都找到他们写的文章,也一并收录,可以和书中相对应。唯有这些信而有征的史料,您才能还原一个真实的杜月笙。(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