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电影《攀登者》上映了。主角吴京对于登山曾有过浪漫的想像,他觉得登上珠峰后,向心仪的女孩求婚是件挺酷的事,可是因为受伤,这个愿望未能实现。当有机会拍摄讲述攀登珠峰的故事时,吴京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攀登者》剧组。带伤拍摄的他完成所有镜头,在杀青前,他还有些遗憾:“希望不要杀青,等我腿再好一点,可能会拍出更好的东西。”
毫无疑问《攀登者》是部主旋律电影,但与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相比,它又显示出明显的异质性,或许更应该说,主旋律电影的定义早该改变了;从追求大制作、大场面以及全明星阵容,到营造紧张刺激的剧情和商业元素,再到如今《攀登者》对人性、人情的展现,可以说,主旋律电影的内涵已在不知不觉中几度嬗变。
拍摄艰苦 胡歌险摔下桥
《攀登者》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1960年,大陆体委决定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挑战登顶。5月24日,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开始突击主峰。在艰险的“第二台阶”,刘连满为托举队友而耗尽力气,停留在8700米处,其它3人在25日凌晨成功登顶。这是人类首次在夜晚登顶珠峰,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登顶的影像资料,国际上始终对大陆成功登顶珠峰存在怀疑之声。1975年,大陆再次攀登珠峰,电影《攀登者》就是以此为背景,讲述方五洲(吴京饰)和曲松林(张译饰),在气象学家徐缨(章子怡饰)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井柏然饰)、杨光(胡歌饰)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正在养腿伤的吴京毫不犹豫地接演了《攀登者》,为演好角色,他看了登珠峰的纪录片和书籍,还去了青海岗什卡体验。但真正拍摄时更加艰苦:“电影中的装备都是几十年前的,就拿羽绒服来说,那时的羽绒服不防风不防雪,身上热了,衣服里是湿的,外面是结著冰的。”
吴京、章子怡 有感情戏
他认为这次“兄弟们”都很给力:“一场拉轮胎的戏,井柏然因为时间赶,没做准备活动,拉大轮胎时吐了。吐完继续拍戏;胡歌过独木桥差点从桥上摔下去,但也是说‘没事儿,再来再来,这些兄弟们,非常敬业。”
在《攀登者》中,吴京和章子怡谈了一段跨越岁月的恋情。吴京形容两人在片中的关系就像《泰坦尼克号》里的相知相守。
18年前,吴京和章子怡曾合拍徐克导演的《蜀山传》。吴京感慨表示,18年后再合作“挺难得”,也透露十几年来两人都有联络,一直很熟悉,所以演起来很放松:“有一场戏是没有预设的,我和章子怡就自然地演,导演一直没有喊停,我俩多演了一分多钟,在戏中人物的那种交流之中,特别享受。”
拍完《攀登者》,吴京对登山运动有更深刻的认知。他认为,登山是自律的过程:“在登山过程当中,可以不断地去检验自己。可能一只没有烤干的袜子,一个没有绑好的冰爪,就会带来生命危险,所以,登山是一个特别律己的行为。你要严格地考核自己的控制能力,一切以不超越自己的极限为原则,一定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山永远在那里,要懂得保护自己。”
藏族作家 刻画平凡英雄
该片邀请来茅盾文学奖得主、藏族作家阿来担任编剧:“我一直都关注这段历史。”他表示,拍摄周期紧,留给剧本创作的时间十分有限,从起笔到完成初稿,只用了2周,堪称“神速”。
阿来坦言快速完成剧本的背后,源于长期的积累。他热爱登山,前辈登山者的事迹他也早有了解,甚至找机会见过许多当年的登山者,阿来和他们握手,经常伸出手,却发现对方袖子是空的。
这些故事、累积真实可感的细节和感受,成为《攀登者》的脉络和素材,阿来说:“书中的很多细节都是真实的,瞎编不来。而且我觉得,对于这些平凡人的英雄事迹,胡编乱造本身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