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来说,滑雪就是个感受不断细腻、又不断迟钝的过程,初学的时候特紧张,紧绷的身体什么都体会不清,渐渐变得特别敏感,碰个啥情况就摔,逐渐习惯,又开始慢慢消逝,滑行,雪包,冰面,刻滑,屈膝,深蹲,猫跳,反弓,手臂低垂,手臂攀扶,后腿加压,大腿肌肉燃烧一样的疲劳感,无论正确抑或错误,都是真切的过程。我告诫自己要珍惜恐惧的感受,第一次站在Bornand的Mont Lachat沿着Les Lanches往下跳崖的感觉已经彻底消失了,同样的悲剧还发生在Dole的黑道,La Faucille的中间红道,目力所及,单纯从陡坡的角度来看,最后尚未征服的是Bornand Mont Lachat背面的off piste,大概50至60度斜面,实在让人不寒而栗,但哥们说了,下个雪季搞定它。人多胆肥,估计我也会一块去的。
滑行,滑行,滑行!
我是野路子出身,看着视频自己捉摸,再就是雪场上偷偷瞄两眼高手。大凡对运动素质有些自信的人,多迷信孜孜兀兀的刻苦修习,其中弯路和伤痛,事后看来都充满乐趣。我的前4次单板几乎是趴在地上度过的,站立,滑行,上拖牵,几乎做什么摔什么,现在已经回忆不清摔了多少跤,据同伴测算,每次从练习道下来至少3跤,一天20次练习道,60多跤是保守估计。某天中午,我看到一位妈妈教宝宝用后刃压雪,刹车下坡,立即模仿,学会了后刃,如法炮制,两膝轻轻跪下,又学会了前刃推坡,随后进入换刃环节。换刃的痛苦不多说了,所有单板必经的苦难历程。我的经验是,横下心不怕摔,在最陡和最快的地方换刃,反而学得很快。记得第六次在雪中练习,整个雪场没人了,就像我和毛毛的包场,终于初步掌握了连续换刃的技巧,那天也是我第一次上La Faucille的大蓝道。
La Faucille雪道图
La Faucille大蓝道
La Faucille是个离日内瓦只有30公里左右的小雪场,俯瞰日内瓦湖,背靠汝拉山(Jura Mountains),主要滑行区域有1条练习道,2条蓝道,3条红道,1条黑道,垂直落差230米,24.5欧元1天,除了人多点和没有夜场,几乎是个完美的初学者滑雪场:蓝道够宽够长;红道略陡,天冷有冰面;黑道的蘑菇又密又深。我和老婆都喜欢这个雪场。大概第12次左右,我初会换刃和后腿扫雪减速后,开始在蓝道上模仿日本高手练习刻滑(carving)。由于不得要领,最初两次让人沮丧,几乎毫无进步,回家仔细观摩视频,决定加大引身动作幅度,高姿换刃,入弯时深蹲,前刃屈膝到往雪面上扑,后刃坐至卡不住雪。逐渐发现,在即将摔倒瞬间雪板几乎毫无阻力的滑行应该就是刻滑的感觉,于是进一步倾斜身体。记得那时候自己练得还挺刻苦,每天就看到我一个人在大蓝道上飘,也不急着去红道陡坡冒险,早晨带点蛋糕或奶酪上山,中午饿得时候啃点,一遍一遍刷道,还主动放弃缆车,坐高速拖牵,只为多积累点滑行感觉。
La Faucille日内瓦湖上的云海
La Faucille小绿道
La Faucille雪道
大概又练了10多次,终于能够比较顺畅的走大回转,自鸣得意得让老婆拍视频。视频暴露的真相再次打击了我。姿势非常难看,弯腰撅臀,立刃不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劲道,滑得松松垮垮。两只手的摆放也成问题,刚开始学中本优子的鸭式滑法,看了自己的视频,觉得作为男人,身体僵硬,没有女孩子的柔和感,还是后刃时前臂下垂、前刃时后臂攀扶来的硬朗,于是又痛苦地改回来。同时发现,由于后腿加压提速,连续几次caving以后,右腿(后腿)肌肉出现燃烧一般的灼热感,紧接着疲劳,如果这时候再遇到点陡坡雪包,根本无力跳转。练习Carving期间出现了一些非常惊悚的摔跤场面,其中一次是前刃卡刃,身子直挺挺的摔出去,双拳抱胸,戳伤肋骨,一个多月才养好。于是,Carving成了我的心病,进步缓慢,又着迷于滑行,希望通过攒公里数在下个雪季解决这些问题了。
抛开Carving,La Faucille的几次大雪我都赶上了,一次和两个哥们去,坐次缆车几乎变成雪人,下午离开的时候我都快冻失温了。另一次大雪,几乎没人滑雪,我兴奋地飘在红道和黑道上,周围全是粉雪,话说老外对粉雪的热情远不及国人,让人纳闷。不过很快发现,粉雪技术不难练,重心靠后用后腿平压雪板保持平衡就行,只有一次想把松树当旗门绕,结果不小心栽倒树根底下的坑里,旁边有个孩子目睹全程,很是丢脸。
La Faucille暴雪,缆车中途
La Faucille粉雪
La Faucille排队滑行的小鸭子们
Espace Dole, Grand Bornand,Chamonix
除了La Faucille,我们还去Dole, Bornand,Chamonix雪场。Chamonix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雪场之一,现代高山滑雪的起源地。它是个峡谷,处于法国瑞士和意大利的交界处,夏天我常去那hiking。这个雪场实际上是4至5个雪场拼起来的,今年没有玩全,明年我会专门写篇文章介绍那的夏天和冬天,我实在太喜欢Chamonix了。只提醒初级滑雪者不必去那,尽管雪山莽莽,风景绝美,但雪道难度会让菜鸟滑得很艰难,比如毛毛……。
说来惭愧,Dole是我们去的唯一的瑞士雪场(主要因为瑞郎坚挺,瑞士雪票价格比法国贵),比La Faucille大很多,也在汝拉山上,垂直落差450米,有一条较陡可以冲坡的压雪大黑道,还有一条千沟万壑的雪包道(缆车下方的off piste),我走过一次这条雪包道,又长又陡,附图雪包中的外国人能衬出雪包的深度。只记得当时走了一半,摔得七荤八素,想死的心都有了。不过我在Dole的蓝红道周围浅一些的雪包上竟然练会了跳转换刃,让人很激动啊,当然只有在我体力好的时候才能做出来。
Dole雪道图
Dole山顶风景
Dole雪道
Dole同事雪镜中的我
Dole野雪道
我们来Dole的主要原因是网上有团购便宜票(15瑞郎每天),但毛毛不太喜欢,因为她第一次重重地摔跤就发生在Dole的红道上。当时我在山顶看着她走过最陡一段行程的四分之三,就顾着自己一路卡下去,猛地抬头一看,毛毛不知什么时候冲出道外,四分五裂地趴在旁边野雪上,几个外国人围在她身旁喊着“ca va,ca va(法语,意没事吧)”。她是双板,每次摔跤总是很惨烈,板儿、杆儿的乱飞。赶紧过去,脸上被雪镜压出一道浅浅的血痕,其他还算安康。不过从此以后,毛毛对Dole的红道充满恐惧感,宁可跟我吵架也不思进取,不愿尝试(贴张她在Dole山顶的图片吧,风景还算不错)。其他几位单板同事也不太喜欢这,只有4人座吊椅缆车1部,其他都是拖牵,红道也比较陡,经常摔跤,按照他们的话,菊花都要摔碎了。由于我那时技术已经进步一些,一般的红道黑道难不倒我,四处探路,试图给大家找个舒服的雪道,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不过探路过程中,第一次见到T型高速拖欠,双板很简单,揽在腰上,一次可以上两人,问题是单板怎么办?手抓?揽腰上?雪场管理员一点不会英语,用法语跟我比划两下,就把T型柄塞给我,我没听懂,也不会拉,只能不停放手,他很无奈。直至又来一个单板,看那哥们用双腿夹住T柄的一边顺着滑上去才算学会。当然,其间摔了几跤,一度产生强烈担忧,我还能回到出发点么?这里稍微大点的雪场,都是一个山头滑到另一个山头,如果不滑雪,从山底绕过去,且走了。
Dole缆车下的野蘑菇
Dole野蘑菇
La Grand Bornand雪道图
La Grand Bornand是我们都非常喜欢的一个雪场。它坐落阿尔卑斯山脉腹地,离日内瓦60公里不到,群山环绕,主峰海拔2100米,雪场垂直落差800至1100米,面积360英亩,覆盖4至5个山峰,雪道总长度90公里,共有44个雪道,包括3条黑道,14条红道,15条蓝道,12条绿道;1个法国排名前十的公园;32个牵引装置,包括2部吊箱,13部吊椅缆车,14个拖牵,每小时能运载39700人次。Bornand只是瑞法中等规模的雪场,类似的在阿尔卑斯山里比比皆是。但我很喜欢那儿,有几个原因:第一,震撼的景色,既有险峻的山峰,又有棉被一般的粉雪,按照毛毛的话,应该是白雪公主居住的地方。第二,有非常宽阔又长的蓝道,4公里以上,宽150米左右,适合初学者,人少的时候也适合练习Carving。第三,有高难度的红道和黑道,第一次看到Les Lanches从天上斜着切下来40多度的大斜坡,如晴空霹雳一般,滑到半途看见外国人摔跤后像坐滑滑梯一样下落30米才勉强停住,实在是万念俱灰,甚至不会换刃了。第四,粉雪蘑菇让人着迷,即便在山上摔得前空翻也不疼。此外,雪季末还见识了雪崩,我在off piste的一块雪面上停住时,突然听到附近有单板压刃推坡的嘎嘎声,我刚开始以为旁边有人,回头张望却没有看到,紧接着又听到嘎嘎声,立刻反应过来附近有雪块缓慢移动,发出声响,吓得赶紧逃命(附图有几处其他地方的雪崩照片,山顶还有雪崩风险提示)。回头想想,这种奇异又恐怖的体验,着实刺激啊。
先来一张我在Bornand的照片,毛毛拍的
Bornand山顶图
Bornand雪道图
Bornand缆车图
Bornand小木屋
Bornand半山腰的Chinaillon小镇
Bornand的雪道Les Lanches,貌似雪道有40度以上
Bornand山景
Bornand最陡的off piste(图中老外看了一眼也撤了)
Bornand我在缆车上
Bornand雪崩,黑黑的地面露出来,树上的树皮和树叶都被卷走,像扒了衣服一样
Bornand雪崩(据说最近Chamonix也关闭了部分雪道,原因是存在雪崩危险)
Bornand毛毛在晒太阳
无法割舍的装备
滑雪以后,对好雪板有着无以名状的迷恋。而且我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Alpine Snowboard,也就是竞速板,准备下个雪季开始玩,所以买板和练习都是围绕着滑行。我的第一块板买的是奥地利一小众品牌的手工板,Weekend,700瑞郎打对折,1.55米,Camber,设计精美,偏硬,偏长,适合中级以上滑雪者。第二块板是在Nyon二手市场淘的,50瑞郎,8成新,比较划算,Burton黑色Bullet板,Camber,依然偏硬,而且更长(1.58米左右),但我坚信板是次要的,关键是技术。事实证明我对了一半,技术确实是重要,但板过长过硬,则太重了,不适合走蘑菇,跳两下就没力气了。第三块板是网上买的二手F2竞速板,Speedster,配step in的固定器,外加adapter,非常新,几乎没用过,合计300瑞郎,虽然比新的便宜一半多,但还是觉得有些贵,尤其是我买了第四块板以后。第四块板又是在Nyon淘的,Burton竞速板,配一个有些奇怪的固定器,8成新,只要60瑞郎,尽管我已经有了3块板,而且Burton的三孔固定器比较特殊,但架不住便宜的诱惑,又买了一块。于是第一个雪季,就整了四块板,罪过啊。我也挺喜欢跳包,只是一把老骨头了,怕受伤所以没有尝试,明年可以在气垫上跳跳,准备找个机会买个Lib。将来离开瑞士的时候,打算买个Swoard的竞速板和Kessler的追逐板,尤其喜欢Swoard的品牌,听起来像手持sword的战士一样,而且板子鲜红似火,在白雪里一定很嚣张。当然,这些都是3年后的目标了,都是后话了。
我的雪板(欠黑色Burton板)
其次是护具。我和我的同事都是摔了以后,才考虑买护具,现在经常后悔为什么不早买点。除了前文所说的肋骨摔伤以外,我还有两次事故,一次是练Carving和一双板老外平行相撞,由于我略在山下,似乎是头和胸部与老外腿部相撞,老外180度平飞出去,两人都趴在地上几分钟没起来,幸好同事在附近,也都没啥大事。另一次是给同事拍视频,结果卡刃摔伤左肩,至今尚未康复,难以侧面平举。我的另外一位年长的双板同事,摔得更重,据事后雪场救援转述,应该在红道上至少摔了360度,冲出雪道,导致轻微脑震荡,短暂失忆。虽然没什么大事,但大伙都很后怕。所以现在护具配全了,头盔、护膝、护腕、护臀、护甲,穿得跟机器战警似的,真是没有教训不得长进。
这就是我的第一个雪季,每个周末都在雪场上飘着的冬天。最后多说一句,过去喜欢听民谣,自滑雪以后,越来越喜欢那些撕心裂肺的鸡血歌(注:这是毛毛语,我认为准确说法是节奏感比较强的摇滚)。再玩一次Chamonix,下雪季见。
最后一张:我们都爱La Faucille(毛毛语)
该贴已经同步到 北辞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