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雪场四季经营之道
--专访西岭雪山滑雪场常务副总颜程
2018年10月17日CISIF(2018)第二届中国国际冰雪产业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立足南方冰雪产业发展现状,以北方突围・南方布局为核心,重点探讨北方冰雪产业升级转型突破思路与南方冰雪产业布局新思路,共谋冰雪产业发展之道。
中国北方的滑雪产业起步较早,北方滑雪产业市场相对成熟。从中国滑雪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上来看,冬奥申办成功,给中国的滑雪产业市场带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契机。
在较早的一段时期,包括北方的亚布力以及北大壶等雪场,整体的经营开始陷入瓶颈,但随着滑雪产业市场的不断开发、整体大众对滑雪的认知度逐渐上升,中国滑雪产业都开始发生了从量到质的一个变化。
冰雪资源在南方是稀缺资源,同时由于季节、气候等条件限制,南方雪场的经营周期都比较短。因此南方雪场在经营上更多偏向以体验为主、做一些戏雪或者简单的活动。同时南方客群对滑雪认知度不高,不像北方有较多的深度体验爱好者,客群不会选择去更多的雪场体验不同的滑雪场景。
南方滑雪期短,冰雪资源稀缺,对客群的吸引力会更高,因此短时间内雪场的承载量是很大的。南方雪场不仅仅是满足市场的需求,也是要满足这个资源对公众开放程度的需求。
南方滑雪场也比较稀缺。 比如在四川也就七八个雪场、在成都周边的可能就是那么两三个,因此在冬季短时间之内,南方雪场的客流量都会呈现一个井喷爆发式的增长趋势,这种现象和北方是稍微有一点不一样的,是南方雪场普遍存在的特有现象。
南北方的客群对滑雪的接受度不同的,南方大多以体验滑雪、戏雪为主,他们的需求和北方客群对滑雪的需求其实不太一样。南方冰雪资源少,小孩对冰雪的喜爱,决定了更多的客群是以家庭出游为主,这种家庭出行的特性更多的表现是亲戚朋友为主,往往是三五个家庭会一起结伴出行。这也是南方雪场面临的另一种客群特色。在冬季其他省外的朋友来到成都,成都的朋友给往往他们推荐的第一个冬游的旅游目的地都是在滑雪场。
从市场角度出发,南方的雪场更多的是要考虑对客人的接受程度。无论客户是不是来滑雪的,都要务必要接待他们。西岭最多的一天可以接待进入园区的游客差不多3万人,其中体验滑雪的大概五六千人,戏雪的大概有1万多人,通过对人群的分析,西岭走的就是一种高速流转的模式。从控制投资角度来说,主要投资控制放在了交通转运,包括体验滑雪场里项目的交通缆车和基础设施,保障客群能够非常快速体验到赏雪、戏雪。
西岭雪场要提高竞争力和获客力,核心是要做两点:第一,冬季是一个关键的时间段。西岭雪场本身具有一定的区位市场特点,积累了一定的运营了20年的品牌影响力,雪场通过提升服务、以及在营销上采取的有利措施等,使西岭雪场冬季可以实现将我们整个企业、景区、雪场的所有盈亏线,跟我们全年的盈亏线持平,并且会有盈利。
第二是要做四季的运营,南方80%的雪场都是在已建成旅游区的基础上,这些旅游区具有特有的环境,因此雪场先天具备四季运营的特点。比如春季,因为高山的气候,高山花卉的开放时间比成都平原地区、甚至四川整个地区的花卉开放时间要偏晚,高山花卉的品种类别与平原花卉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五六月份我们更多推春季赏花。南方的雪场基本上都是在海拔1800以上到2000多,甚至更高的有3000多的,所以平原地区到了盛夏40度左右温度的情况下,雪场的气温大概是二十二十一二度,拥有先天避暑优势。像目前的深秋阶段,可以做一山两景,例如索道可到的海拔3000多米处,已经开始下初雪,可以欣赏雪景,在半山2500米左右的水平线上可以看到四川丰富、有层次的山区植被,它会呈现一些彩林和红叶的景观,并且是只要通过一个缆车就可以看到三两种不同季节的景色,所以四季旅游格局是很重要的。
南方雪场和北方雪场结构不一样,四季运营成本也是不一样的。对于雪场,项目整体折旧、场地投入、包括长期保留的运维人工成本其实已经产生了,南方雪场用于四季运营投入的资金成本,最多是在四季运营方面增加一些很少的能耗,在这个期间产出的收益附加值,在盈利表现上,从盈利结构、盈利的比例都相比起冬天还是更高的,西岭其他季节的营收能到3000-4000万的量级,净利润可以在60%以上。这也是西岭运营的成功所在。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全国的冰雪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西岭雪山滑雪场将会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和地域优势,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为推动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