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高雄市-新闻局
曾经一说起甲仙,让人联想的是香Q的芋头,八八风灾过后,甲仙唤起的是小林村的灾后记忆。莫拉克台风发生迄今十年过去了,甲仙商圈观光旅游慢慢回温中,甲仙的猫巷、香草园,也带动从产地到餐桌的食物旅行。正如同在甲仙拍摄的纪录片《拔一条河》,你必须参与,最坏的年代才有可能变成最好的年代。
猫巷天空小雨伞,五彩缤纷像极了童话。
一直以来,甲仙是南横公路进入山区的门户,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也因此甲仙很少成为主要景点,而是一个中途驿站。在交通不便利的年代,从城里往返宝来、那玛夏,都得在甲仙留宿一宿,甲仙早期就是停留过客的地方。
紫色桥身的甲仙大桥,是进入甲仙的地标意象。
族群文化大融合
甲仙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这里最早真正的原住民是那玛夏卡那卡那富族的领域。乾隆年间,有位名为甲仙的人来这里开垦,自此开启甲仙文化大融合的面貌,甲仙地名也由此人名而来,甚至当地有名望的人士名字称谓后面都会加上“仙”以示尊敬。
甲仙老街是日治时期所规划的都市计划,每段路口之间走来100米。
现在的甲仙大多是日治时期奠定下的基础,由于日本人需要大量樟脑油以作为国防工业用途,大举进行森林开发,当时最早开采樟树的区域就在甲仙,并创立台湾制脑拓殖会社,和安老街上的旗山分局甲仙分驻所前有三棵茂密的百年樟树,是1907年移植在此。
甲仙分驻所前的百年樟树是1907年移植在此。
猫巷寻找儿时回忆
甲仙猫巷几乎是游客必访景点之一,猫巷所在位置是林森路40巷,正好是甲仙正中心点,以甲仙邮局为界,街区分南北。由甲仙在地居民与学校打造出色彩缤纷猫咪主题巷弄,沿着“橘猫信差”造型邮筒进入甲仙猫巷,挂满巷道里的彩色小雨伞,简直成了天空调色盘,猫捉老鼠、橘猫送信,总铺师猫、啦啦队猫紧跟着淘气登场,满满童趣写生。
猫巷是甲仙国小、国中学童一起彩绘完成。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