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国内唯一昼夜不间断的山地户外综合竞技-- “红牛24小时”海滨挑战赛新闻发布会在深圳召开。本次比赛将于11月15日-16日在“中国最美海岸线之一”的深圳大鹏半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支队伍将在24小时内进行一场极具滨海风情的通关“游戏”。参赛选手在进行完赛的“主线任务”同时,也需要“下副本”做支线任务获得道具以顺利完赛。同时比赛首次引入“大本营”挑战赛模式,将南澳广场设为中心,所有的项目均外绕南澳广场周边开展,线路及玩法的升级将“红牛24小时”越野系列赛从线性赛事打造成为立体化户外赛事。
“红牛24小时”海滨挑战赛分专业组和公开组两个组别。专业组采取艾科赛制,为竞速赛,每支队伍由三男一女组成。专业组需要在24小时内、120多公里海岸沿线赛道中完成约70公里山地车、20公里越野跑、12公里登山、6公里跑骑交替、5公里路书定向、2.5公里沙滩竞速跑、4公里海上皮划艇、2.4公里木舟划行以及浅滩登陆、绳索操作等“海陆空”多个项目,预计冠军完赛时间为18小时(含露营时间),完赛率40%;与专业组相比,公开组赛程和难度大致减半,公开组每支队伍由三名队员组成,包含1名异性,选手在约60公里的赛段中会展开越野跑、泅渡、山地车、越野跑、登山穿越、路书定向、绳索操作以及多种趣味项目的比拼,预计第一名完赛时间6小时,完赛率60%。
本次“红牛24小时”海滨挑战赛在去年基础上首次引进了“大本营”挑战赛形式,一方面采用了全新的集散式竞赛模式,即变线性为圈性,将大鹏半岛由山到水的全天候地形地貌充分融入赛道设计中;另一方面,设置了任务挑战和道具奖励同步执行的竞赛形式,即在完成“主线任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任务清单的要求,完成“支线任务”取得必要的道具,从而更加顺利的完成“主线任务”。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今年比赛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战术安排的重要性,真正把越野赛从纯体能比拼逐步转换到整体综合实力的比拼。
“以往的比赛都是比赛团队一个接着一个项目地去完赛,这是线性式的比赛逻辑,今年比赛采用的是集散式的竞赛模式。集散式的竞赛模式优势是设计赛道时能更自由,例如今年山野线路将神秘的七娘山设计到赛道中,水上项目也能利用金海湾区域,这样就能更加充分地展现深圳大鹏由山到水的全天候地形地貌。” 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公众参与中心主任、赛事总裁判长陈文达介绍道,“这样的升级能更直观地体现出海滨赛的独特魅力。”
根据比赛规则,开赛前每支参赛队伍都会拿到任务清单以及完成该任务的奖励道具。“任务清单中包括必做任务和选做任务,比如某个任务的奖励道具参赛队伍自己提前准备了,那么该任务就可以不用做,” 陈文达解释道,“但又例如今年比赛中‘木舟划行’项目所用的双叶桨中间的连接部分,就需在之前某一个赛段中完成了相应‘支线任务’后才能得到。虽然得不到这个连接部分也能划船,但是相对而言会吃力很多,耗费更多精力。所以这就是必做任务。”
为了让参赛选手更好地体验当地文化,今年赛事除了既定的专业定向外,还在大鹏古城采用了趣味性更强的“发现大鹏”路书定向,专业组新增的“木舟划行”项目也选用了深圳当地渔家的特色木舟。“海滨赛并不是一味的要增加海上的赛段,而是能够体现出滨海的特点,”陈文达裁判长说道,“去年比赛中我们首次把海上皮划艇距离增加到20公里,超长的赛程、恶劣的天气加上对于海域划艇技能能熟练掌握的队伍较少,所以这去年划艇赛段的完赛率很低,16支队伍下水,最后在规定时间内只有3支队伍上岸。因此,在综合考虑安全性、完赛率之后,组委会决定适当缩减海上皮划艇的赛段,增加一些有特色的项目。”
“红牛24小时”越野挑战赛是由红牛公司推出的国内唯一昼夜不间断的户外赛事,是按照“全天候、全地形、全运动”概念打造的新型户外赛事。自2011年起分别在深圳和昆明举行“红牛24小时”海滨赛和高原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