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OOK景点家旅游生活网陈冠鑫整理报导
由台北市立美术馆主办“X site”地景装置计划,2014年首届办理的评选结果出炉,优胜团队“陈宣诚+任大贤+苏富源建筑师事务所(C.J.S Architecture-Art Studio)”以作品《边缘地景》胜出,此团队成员由建筑创作的陈宣诚、艺术家任大贤以及建筑师苏富源共同组成。《边缘地景》建筑装置预计将在今年3月29日至6月29日间,于北美馆前广场展出,配合装置作品的条件、材质以及所营造的艺术氛围,将形成一处不同以往民众参与活动的公共场域,不仅是新型态的艺术表现,也是启动城市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2014“X site”获选作品《边缘地景》模型透视立面图。(图片提供/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4“X site”作品《边缘地景》,艺术家在创作自述说明他们在不同尺度的座标系统阅读这块基地,所思考的三种“边缘性”,分别为:“空间的边缘”,北美馆入口广场之于主体建筑物及都市道路与环境,所生成的形状与尺度的空间边缘性;“艺术场域的边缘”,思考相较进入大厅后依序排列的展览空间,入口广场凸显其所承载艺术发生场域的边缘性;“身体感觉的边缘”,则思考前往北美馆的动线是具复杂的身体经验,如高架桥的快速、自然景观的绵延等,若入口广场作为转化周遭的中介空间,但身体却无法在这大尺度的广场找到相对应的座标,呈现身体感觉缺乏的边缘性。因此,提案作品《边缘地景》不只是一个视觉性的物件,而是企图在北美馆入口广场这个“边缘”的空间,建构一个感觉的地层,创造一个重置身体感觉的座标系统,在此系统中,人体的视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受将重新被配置,生产具创造性的身体经验。
《边缘地景》的造型概念利用与北美馆大厅等同1:1大小的尺寸,使地景与馆体产生联结。两者的矩阵型美学形式非常理性,但观众移动在《边缘地景》以及移动在北美馆内部的感受完全不同,穿梭在宛如竹林编织的空间内,可产生许多光线投影的可能性与趣味,同时感受流动其中的空气、声音及触摸感,营造一个属于个人与同伴彼此乐于分享的体验。
装置的主要元素有三:竹鹰架、帆布、线型金属扶手。主体结构将使用含水性较高的绿色竹子(孟宗竹),这是沿用台湾建筑生成系统中的“竹鹰架”,不仅是具在地性的材料与工法,兼具环保与构造弹性。装置顶端设置帆布,解决排水与遮蔽功能,同时面状的布与线状的竹子则提供日照的多样阴影变化。一条自装置外部链接并贯穿其中的红色线型扶手,提供行走其中的民众安全,它也是一条被创造出来的空间感知元素。《边缘地景》这片观众从中山北路远望北美馆广场的一片孟宗竹林,在未来三个月的展期间,竹子自然的生态变化,由绿色渐转为黄色,将见证时间改变的地景,对照周围环境与景观进行一场时间性的对话。
● 延伸阅读:
【周四赏艺文】见微知萌→台湾超写实绘画展 北美馆登场
www.mook.com.tw/article.php?op=articleinfo&articleid=9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