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欣怡整理报导
今年是中华民国创建一世纪,自年头至年尾,琳琅满目的建国百年庆祝活动,有盛大热闹的庆典大会,也有珍贵史料的历史回顾。史博馆从人民的生命记忆诉说属于“我们”的百年故事,并将整个展场的环境当成是一个剧场,以空间叙事的方式提供民众不同以往的参观体验。
众生长廊呈现摄影家曾敏雄的“台湾头”经典人物以及“平凡人的号角”系列作品。(图片提供/国立历史博物馆)
展览入口由四只来自河南运台的文物箱揭开序曲,尘封斑驳的印痕、残破封条的背后是文物迁徙思所映照国家与人民的流动。这是史博馆的根源,也是我们流离迁徙与落地植根的缩影。四只文物箱承载的是民国初年河南博物馆所藏考古发掘出土的甲骨、青铜等国家千年瑰宝,民国26年因抗日战争爆发烽火蔓延,这些由油布包裹着木箱层封国家重宝,在战火中出走流离。直至民国38年11月底国民-迁台前夕,才由两架军机抢运38箱河南文物来台。
展览入口是由四只来自河南运台的文物箱揭开序曲。(图片提供/国立历史博物馆)
另外,特展中民众还将可欣赏到史博馆珍藏的大师巨作,如廖继春的《庙》、《静物》、《三叶庄》;蓝荫鼎的《舞龙》;洪瑞麟的《地下无名英雄》;杨三郎的《老屋》、《残秋》、《玉山瑞雪》;李泽藩的《台北龙山寺》、《高山云深》;李梅树的《卓兰秋色》;林克恭的《街谈巷语》;蔡荫棠的《黄昏淡江》;马白水的《基隆港》、《垦丁》、《美浓人家》等人的画作;以及摄影家张清言、蔡惠风、杨基?、陈耿彬、张钻传、张照堂等人的影像,一一呈现人民与土地共生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