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配享太庙?
通俗的理解就是在祭祀的场所太庙,在主位的神碑两旁供上地位稍低的人的神位,作为帝后的配角,与主位神碑共享人间供奉和香火,这就是配享。在我国古代,配享由来已久,而且范围很广。在孔庙里有“四配”,这四配都是孔子最得意,最有成就、最有影响力的弟子。
后来还有“十二哲”,这十二个人都是历代被推崇的名儒先哲。他们都配享孔庙,与孔子共同享受后人的供奉。清朝时,在天坛的的皇穹宇和祈年殿里,皇帝的神碑(截止到道光帝)都作为配位,供奉在皇天上帝的两旁。在地坛的皇袛室,皇帝的神碑也是供放在配位。
而我们所讲的配享是特指那些有功勋的大臣配享太庙,和其他无关。将功臣配享太庙是对这些功臣的最高奖赏,可谓旷世殊荣,皇恩浩荡。皇帝为了激励臣工孝忠皇家,效命疆场,于是就采取了这种配享的措施和形式。
这些配享的臣子不仅是当时而且也是后世学习的最高典范,所以让哪些功臣配享太庙,皇帝一向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当然所配享的臣子与当时的国家政治需要和皇帝的好恶有很大关系。
比如睿亲王母子及其妻子的配享和后来的撤出,和珅之弟和琳的配享和撤出,以及怡亲王允祥的配享都是十分典型的。总之,配享是为国家的政治需要服务的。
在清朝的太庙里,配享的臣子分为两种人。一种是皇族,爱新觉罗氏。这些人供奉在太庙殿前的东配殿内。第二种是非皇族的满族人和汉人,汉人就张廷玉一个。这类人的神碑供奉在太庙殿前的西配殿内。
太庙的东配殿内有功王13人,另外又有福晋3人,这样一来东配殿内实际供奉16个人,配享在西配殿内的功臣共13人。这26个(不包括3名福晋)配享的臣子在清朝确实都是出类拔萃的精英。
清朝最早建立太庙是在崇德元年(1636年),建成的当年就将费英东和额亦都两位开国功臣配享太庙了。从配享东配殿的13位功王来看,除策凌外,其余12人都是皇室成员爱新觉罗氏,这一点值得理解。
因为清初努尔哈赤的这些子孙确实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在这13位清朝王爷中,却有3位其功绩鲜为人知,史书也很少记载,就连名字也不被大家熟悉,如通达郡王雅尔哈齐、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多罗宣献郡王界勘。在清初,比这3人名气大,又能征善战的王爷有很多,却未能配享太庙。
在配享西配殿的13位功臣中,除了张廷玉一位汉臣外,其他12人都是满族。
东配殿的功王
1、武功郡王礼敦及其福晋(景祖翼皇帝觉昌安的长子,努尔哈赤的伯父)
2、通达郡王雅尔哈齐(显祖宣皇帝塔克世的第四子,努尔哈赤同母弟)
3、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及其福晋(景祖翼皇帝觉昌安第二子)
4、多罗宣献郡王界勘及其福晋(景祖翼皇帝觉昌安第三子)
5、礼烈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第二子)
6、睿忠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7、郑献亲王齐尔哈朗(显祖宣皇帝塔克世的孙子)
8、豫通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
9、肃武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
10、克勤郡王岳托(礼亲王代善长子)
11、怡贤亲王允祥(康熙第十三子)
12、超勇襄亲王额驸策凌(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元世祖第四子后裔)
13、恭忠亲王奕訢(道光第六子)
西配殿的功臣
1、信勇直义公费英东
2、弘毅公额亦都
3、武勋王扬古利
4、忠义公图尔格
5、昭勋公图赖
6、文襄公图海
7、襄勤伯鄂尔泰
8、大学士张廷玉
9、尚书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
10、大学士赠郡王爵傅恒
11、大学士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
12、大学士一等嘉勇忠锐公赠郡王衔福康安
13、科尔沁博多勒噶台忠亲王僧格林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