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咖啡在18世纪就已经来到了秘鲁,但直到19世纪末,这个国家都很少有咖啡出口。在这之前,秘鲁生产的大多数咖啡都用于国内消费。
19世纪末,咖啡叶锈病袭击了当时欧洲进口咖啡的主要国家---印度尼西亚,欧洲人开始在其他地方寻找解决办法。欧洲人想要寻找咖啡新产地,而秘鲁拖欠了英国政府的贷款,所以秘鲁是一个完美的选择。于是,秘鲁政府归还英国超过200万公顷的土地,而英国人则迅速将这些土地的的四分之一转化为农业生产。
在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人在秘鲁的咖啡生产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到来,英国和其他欧洲大国变得衰弱,并采取了较少的殖民主义观点。1914年至1945年期间,大多数欧洲大国卖掉了他们在拉丁美洲拥有的土地,并将许多经济投资移出自己的国界。
战争结束后,咖农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来生产咖啡,这代表他们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咖啡的加工和销售方面,同时意味着建设和维护道路或公共磨坊等基础设施的责任也落在了农民个人身上,这使得组织后续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当英国和其他欧洲土地拥有者离开后,他们的土地被政府购买,重新分配给当地人。秘鲁政府买回了先前给予英国的200万公顷土地,并将这些土地分配给数千名当地农民,许多农民在他们分到的土地上种植咖啡。
政府在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进一步鼓励咖啡种植。在那些年里,许多因素使咖啡成为增长秘鲁社会经济的高潜力产物。
咖啡需求的增长来源于:从战场归来的士兵(他们在国外发展了对咖啡的口味);平均收入的增加和新一代不断增长的家庭所推动的。由于咖啡可以在小块土地上生长,而且利润丰厚,足以提供一个农村家庭的年收入,于是成为政府经济计划的重点。
很快,产业结构的变化就显现出来了。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咖啡主要由大型种植园生产,到了二十世纪中叶,秘鲁大部分的咖啡由小农生产。但这种生产模式存在着缺陷,咖啡出口所赚取的大部分款项从未回到农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