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品种可以分为三大品种:阿拉比卡(Arabica)、罗布斯塔(Robusta)与利比里卡(Liberica)。随着咖啡行业的发展,经过不断移植、突变、交配,也孕育出好多品种。卡杜拉(Caturra)、卡杜艾(Catuai)卡蒂姆(Catimor)等知名品种都是都是通过突变和杂交出来的品种,早前就已经介绍过波旁、卡杜拉、卡杜艾咖啡豆种介绍,今天就来了解一下为了抵抗叶锈病而孕育而生的人工杂交种-卡蒂姆。
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咖啡的种植慢慢扩散到全球。但其实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地域适应性”,从原生地搬迁到其他国家,还是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时间,才能活下来。但是总不会一帆风顺,在1869年,叶锈病开始侵入阿拉比卡咖啡园,最先中招的是亚洲,包括印度、印尼爪哇、斯里兰卡的庄园,当时种植的都是铁皮卡Typica品种。
当欧洲人看见亚洲咖啡庄园受到叶锈病侵害后,也想办法预防,就是更换新品种,因此寻找到波旁Bourbon。法国人把波旁从留尼汪岛带回巴西种植,1870年巴西咖啡园就大量更换种植波旁。而在种下后的时间内,波旁因适应美洲气候发生了突变,出现了变种卡杜拉Caturra,而在1950年哥斯达黎加种植的波旁也出现突变种薇拉萨奇Villa Sache。到了1970年叶锈病来到美洲,仍然侵害了铁皮卡和波旁和其变种。并使各国咖啡产园大量减产,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于是各国植物学家开始研究利用科学杂交抗病的新品种。
在1920年,东帝汶岛上出现了Timor Hybrid,这是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的天然杂交,属于阿拉比卡咖啡植物,但其有罗布斯塔种的抗病基因。因此Timor品种和卡杜拉进行杂交,出来了第一代F1种杂交品种组,就是如今的卡蒂姆Catimor。
卡蒂姆只是卡杜拉和Timor的第一代杂交,代号为T8667,但还需要透过选育来定性,因此卡蒂姆不是一个品种,而是一个有相似血统的品种组。除此之外,Timor还有与另一株波旁变种杂交,变成萨奇摩Sarchimor品种组,代号T5296。这些品种特别适合种植在海拔700-1000米左右的地方,作为一种高产量、抗病害、又能适应低海拔温暖气候的新品种,迅速在美洲咖啡种植园种植开来。1980年代未期起,各国咖啡实验室开始研发属于自己的卡蒂姆亚种。
T8667、T5175是哥斯达黎加热带农业研究和高等教育中心(CATIE),引入葡萄牙H26材料培育的F5后代,选育出来的,T是指该研究所位置Turrialba。而另一个品种是Costa Rica95是由哥斯达黎加咖啡研究所(ICAFE)培育,于1995年6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