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25度C的空白
我听着老婆婆杆著面皮,唱起了山西的老歌,那沧桑又诉说着寂寞的歌声,在我吃下面的那一刻,仿佛都化成了乡愁,那超越千里的乡愁滋味,吃到口中,埋在心里,我发现自己的眼眶湿了。我想起了我问老婆婆,您想家吗?想回去吗?
老婆婆说,想呀,会寂寞呀;但是池上也已经是我的家了。
山西老婆婆杨杏花的故事就是大时代下的故事,她离开了山西,20年前来到了池上,因为他的丈夫潘文泰正是池上的阿美族人,二战结束后,潘文泰因为国共会战,征调去山西打仗,这仗一打,就回不来了,后来就认识了山西婆婆杨信花,结婚生子,一转眼就是几十年。
直到二十多年前,开放大陆探亲,潘文泰回到了池上老家看看,回去了山西就和杨杏花说,让我回台湾和家人团聚好不好?虽然杨杏花难以割舍自己对故乡的情感,但为了成全丈夫的心愿,踏上了丈夫的归乡之路,也成了杨杏花的离家之路。刚来台东池上时,杨杏花从没来过台湾,一踏上池上的农村,她完全没有想到一直以为是很进步的台湾,乡村竟然也这么落后。
大陆婆婆的店前些日子才刚开张
从此一家人,落脚池上,杨杏花开始施展了在家乡的工夫,做起了北方的包子馒头花卷等,骑上了脚踏车,每天下午现身在池上的街道上,也成了许多老客人等待的食物,不知有多少人知道那正是她一解乡愁的滋味呢?店里的手写黑板还有故事...
几年前,婆婆生了一场大病,女儿为了鼓励她,和婆婆说,如果她病好了,要不要开一间面店,这是婆婆多年来的夙愿就是希望能开一间北方面店,把自己在山西的传统面食,毫无保留地将它分享给老公故乡这里的人,婆婆说,他如果没做,大家就不知道真正的山西口味是什么了。
2014年12月,这间山西老婆婆面食店终于开张了,前阵子,她才参加了津和堂办的第三届纵谷产地餐桌的活动,得到了最具在地文化特色奖,我知道,虽然他不是台湾人,做的也不是台湾传统料理,但是她的故事正是她可以获此殊荣的原因。
我到了厨房,老婆婆一边开心地杆面条,一边开朗和我聊天
老婆婆的手脚非常俐落
这是老婆婆得奖的套餐
老婆婆自己杆的面条口感,一口口都让人尝到了她对故乡的思念,当天吃到了山西的传统面食—大盘鸡面食,辣豆瓣煮着好吃的池上土鸡,把辣味都揉进了鸡肉和马铃薯中,配上了手工面条,让人嘴巴无法停下来。
其他的前菜,凉拌三丝,粉蒸肉和蒸蛋,也相当美味,丸子汤,和饭后的甜点晋糕,一道道都有着山西传统料理的精神,老婆婆一道道的将它故乡的味道描绘了出来,我们看着手写的菜单黑板上,还有好多都是没听过想吃的料理呀。
饭后,开朗的婆婆和我们愉快地聊着天,她的样子可爱迷人,最后她还拿出了自己缝制的阿美族服饰穿给我们看,她说阿美族祭典里,她会一起参加跳舞,她的女儿站在旁边,有着阿美族特有的水汪汪大眼睛,但说出来的却是有着山西口音的普通话,虽然看似有趣,但背后却包含了两岸之间说不完的故事。
有着阿美族模样的女儿,说的却是山西话儿
乡愁是什么?当我们一口口吃着山西老婆婆的面食,我们知道这些滋味正是乡愁,她的每一道料理都是她对故乡山西的思念,对她丈夫的思念,还有对池上这片土地离不开的思念。
台东池上乡庆福路27号
08 986 2970
老婆婆唱着山西好风光,歌声里就是她的故事
赵静
人说山西好风光
作词:乔羽
作曲:张棣昌
(人说山西好风光)
(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
站在那高处
望上一望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杏花村里开杏花
儿女正当好年华
更多更详尽歌词 在 ※ Mojim.com 魔镜歌词网
男儿不怕千般苦
女儿能?万种花
人有那志气永不老
你看那白发的婆婆…
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
男儿不怕千般苦
女儿能?万种花
人有那志气永不老
你看那白发的婆婆…
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