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游t如/综合报导
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赤道附近热带海域的物种“幼形隐板石鳖Cryptoplax larvaeformis”,在小琉球潮间带出现,是首次在亚热带台湾海域被明确纪录的物种。这热带物种往北扩散的现象,让学者对全球气候暖化现象又多了新的证据。
▲幼形隐板石碑-陈温柔博士拍摄。(图/高雄市野鸟协会提供)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地理系罗柳墀副教授的研究团队,在最近小琉球潮间带例行性监测调查中记绿到幼形隐板石鳖
。在分类上属于软体动物的多板纲、隐板石鳖科的种类。一般在潮间带常见的石鳖背部覆盖8片大型壳板,将身体保护的非常紧密;而幼形隐板石鳖的壳板已经退缩分布在背部,没有很好的保护效果,也因此常生活在海浪冲击不到的珊瑚礁缝隙中,以藻类为食。
在幼小时个体的壳板仍保留完整直到成体,体型延长如蠕虫状,身体最长可达到15公分,身体的前后两端为钝圆状。背上的壳板缩小,在第1到4壳板尚有连接,而第5到8壳板已完全分离。壳板缩小而分离现象是中文命名“隐板”石鳖的由来,这也使它不受坚硬壳板的束缚,能更柔软伸缩的生活在珊瑚礁岩缝或洞隙中。它是夜行性的动物,晚上较容易看到它由缝隙中出来觅食。
▲体型延长如蠕虫状,身体最长可达到15公分,身体的前后两端为钝圆状。(图/高雄市野鸟协会提供)
发现新物种的地点就在游客总量管制区的范围内,更显现出小琉球这几年所推动的“游客总量管制”保育成效已逐渐展现出来。小琉球岛屿位处于南中国海进入台湾海峡的门户,对海洋生物族群往北迁移扮演重要的前哨站的角色,其海洋生态保育的功能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