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马轮往返本岛与马祖需要八小时的时间,但却是另一种的体验。
文、摄影/陈姿吟
“你确定你要坐台马轮去?要坐八小时耶!”到出发当天,我的朋友都还这么告诫我,因为机场暂时关闭,所以前一天被通知必须晚上搭船前往;但也许体内还留有国小二年级就吵著爸爸要坐剑湖山“擎天飞梭”的那股傻劲,我还是没放弃这次马祖之旅,即便交通工具是要在海上航行一整夜的“台马轮”;而我是这么想着的:会有多少次这样“意外”的机会登上台马轮呢?
还记得那夜在海洋上,随着浪潮晃晃、荡荡,却成了这趟马祖行另一种惊喜的回忆;马祖的朋友在售票口旁等候我们一行五个人,其他准备搭乘台马轮的旅客,比我想像的还要多,但多是看起来已经习以为常的旅客,闲话家常的等待登船。
出发前随手买的晕船药给我“安心”的感觉。坦白说,踏上甲板那一刻我是很兴奋的,船只缓缓驶动,看着斜前方的“丽星邮轮”及基隆市区的火树银花,此刻就要驶离城市的喧嚣,说不上为什么,反而心里有一种很平实的感觉。
▲即将驶离城市的喧嚣,给我一种很平实的感觉。
验票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找自己所属的床位,自从从学校毕业后谁还睡过这种“上下铺”呢?
走到台马轮的夹层外围在夜晚显得一片漆黑,却让我觉得离海洋好近、好近,四周围的乘客及阿兵哥,也正在享受被海风沐浴的感觉。虽然不见得舒适,但我喜欢在船上的那种放松,真的有一种很妙的“居家亲切感”;走进餐饮部,许多无座位的乘客就在这里吃吃泡面、喝点小酒闲话家常,我也食指大动,买一碗比平常还要贵的一度赞泡面,在这里享用了起来。
▲台马轮的上下铺床位,给旅客一个休息的地方。
或许该“庆幸”我是有床位的乘客,回到我的“床位”发现手机的讯号已经收不到了,不过没关系,我正巧想要好好睡一觉,醒来应该就抵达了吧?不,我错了!一路上摇摇晃晃的,“浅眠”的我醒来好几次,一点、两点、三点,摇晃的船身及穿插的呕吐声将我吵醒。咦?怎么还有好几个小时,好吧!只好继续睡。
直到台马轮独特的morning call─“马祖颂”将我吵醒,第一次听的确会有一点被吓到,不过却发现歌声里有浓浓的“马祖味”,第二次、第三次听,却觉得这首歌里面还有着“乡愁味”,在台马轮上被吵醒的我,返台湾后回想,竟然喜欢上这首“马祖颂”。
▲左:被“马祖颂”唤醒的我,马上到甲板上看船只驶进岛上的景像。右:甲板风光与岛屿呼应。
▲浓浓马祖味的台马轮,也是从南竿到东引的交通工具。
▲台马轮上吹来的海风,有战地军情的气息。
马祖在地人都已习惯起雾导致飞机不飞的情况,对于马祖居民来说,生活都比台湾人辛苦,交通也是;也许我们都已习惯了出家门路口就有公车,伸手就有计程车可以拦的生活方式,忘记“任何的便利都是从不便利开始”,我很庆幸那天的“意外”,让我对马祖的认识从“台马轮”开始。
旅行不就是如此,如果无法随遇而安,又怎么能用心体会每一处风景呢?
%悸碜嫠碳/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