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各地蒋公铜像频遭“斩首”、“锯脚”和喷漆毁容,金门县议会却看中他们的历史地位和观光价值,建议县府在烈屿乡设立“两蒋文化专区”,缅怀领袖德泽和社会教育功能外,也为金门增添一处旅游新景点。
这项提案是由县议长洪丽萍和议员陈玉珍提出,并获杨永立、蔡水游、欧阳仪雄、洪鸿斌、张云德、许建中、李诚智等人连署支持,决议建请县文化局协调文化部将两蒋相关文物“移置”金门,以便在烈屿乡(小金门)成立文化专区,藉以彰显金门的战地历史地位。
议员提案指出,桃园市在大溪慈湖的“两蒋文化园区”,专门收容台湾各地两蒋铜像,迄今已安置200余座之多,独特的“两蒋塑像博物馆”成为陆客来台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曾创下单月数10万游客的纪录,观光价值不言而喻。
议员们表示,金门与厦门一衣带水,两门近在咫尺,两岸开放观光后往来络绎不绝,2015、2016连2年“小三通”旅客人数皆逾150万人,但曾是拥护国家领袖典范的战地前线金门,因经济发展已逐渐褪去往日特殊战地风貌,亟待县府创新思维发展具有“战地”氛围的观光特色,而选择在与大陆距离最近,战地气息尚浓的小金门设置“两蒋文化专区”,应是最理想地方。
议员们强调,在中央忙着“转型正义”,破除强人威权和个人崇拜的当下,成立“两蒋文化专区”有缅怀领袖德泽和社会教育功能之外,也可为偏乡离岛增添一处吸引陆客的旅游新景点,可说是深具历史意义与观光价值的作法。
县文化局长吕坤和表示,该局将行文桃园市政府确认是否撤除“两蒋文化园区”,才能为接收相关文物做准备,同时也会行文文化部,了解有无可移置金门的相关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