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老街旧称“犁头店街”,由南屯路与万和路交错而成,俗称“三角街仔”,街道呈狭长形。建于日治时期的三角街屋是昔日最繁华热闹地带,保留巴洛克建筑的牌楼立面,而沿街错落的古厝,则保存如豆腐店、打铁店、种子店、米麸店、百货店、中药铺等老行业。
南屯老街位于鹿港与台中盆地的中继站,清乾隆、嘉庆年间鹿港开港后,成为货物运往东大墩街与葫芦墩地区的捷径,加上大批移民涌入垦荒,农具制造与贩卖应运而起,聚集数十间打铁铺,称之为“犁头店街”,如今仅剩“庆隆犁头店”,仍坚守打铁工艺。
随着时代更迭,南屯老街人潮逐渐外移,但仍保有中南米麸店、益源米行、民安中药铺、阿有面店等,各自固守家传手艺。传承5代的林金生香饼行则结合“台中人的蔬菜”,推出绿色的麻?太阳饼及状元糕,清香微苦的滋味,颠覆糕点甜腻印象,南屯市场内更有肉圆、猪血汤、油饭、麻?汤及杨桃汁等古早美味。
相传南屯是鲮鲤(穿山甲)穴,每到夏季天气炎热容易让它昏昏欲睡,因此居民会在端午节当天穿木屐踩踏地面,藉以吵醒穿山甲,协助农民翻土,使农作物丰收,演变至今,已成为“穿木屐躜鲮鲤”庆典,为地方祈求风调雨顺,也是全台绝无仅有的端午习俗。
南屯信仰中心“万和宫”于雍正年间由11姓信众兴建,后由同姓宗族集资演戏酬神,鼎盛时期曾有1日演出18出戏的盛况;万和宫主祀天上圣母,信众尊称“老大妈”,嘉庆年间庙方增塑“老二妈”神像,当时流传西屯廖姓闺女附灵事迹,演变为每3年1次的西屯省亲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