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社柳雌雄异株。日管处9日在水社码头至九龙口间的自行车道,种了80棵8年植株,清一色都为雄株;原来,母树在结果成熟后,会爆出柳絮,恐对码头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未来将会补植1或2棵雌株,位置考虑在较隐密的涵碧步道。
水社柳在日月潭边匿迹数十年,但它们真的消失了吗?那倒也未必!至少头社盆地灌溉大排的闸门边,还保有10多棵老树;专家黄朝庆甚至推测,不排除它们就是百年前被发现、登录那个原始群落。
但让人不解的是,这些老树全数都是雄株,没有雌株只能仰赖扦插育苗,无性繁殖需承担基因衰退风险,绝非永续之计。
随着民众对于这种台湾特有种植物的逐渐认识,2012年在距离日月潭岸边仅约1公里的鱼池乡中明村有水坑,有一大片总数超过200棵的水社柳纯林突然被曝光!而且雄株、雌株都有,还开花结出果实,飘出柳絮、长出小苗。
遗憾的是,其中有70多棵或因地主急欲开发卖地,竟遭环剥!水社柳在日月潭周边并未消失,有公有母、繁衍无虞,但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台湾生态学会理事长杨国祯,已在距日月潭约16公里的仁爱乡山区有重大发现,一片呈现原始生长状态的水社柳,里面有多棵阿公、阿嬷级的老树,因地处某机构的管制区较不易受干扰,堪为该植物“保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