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历史悠久的台湾府城台南,你可以看见街道巷弄中除了法定古迹之外还有许多年代久远的老旧民宅,保留了当年的常民文化。然而, 21 世纪的今天,部分无人建筑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都市更新等需求面临拆迁命运。尽管如此,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于都市的情感使然,他们认识到老屋的记忆、文化传承价值,而开始“保护”老屋。
这些老屋商店经营者许多都是 70 或 80 年代的年轻人,他们或是台南本地人或是来台南求学而爱上台南的人,合力推动民间较创意、软性的并忠于各自核心理念的老屋保存方式,使得老屋逐渐成为新一代年轻人聚集的首选之地。
《台南日和,老房子小旅行》一书中曾提到:“老房子是一种对于旧时代的缅怀,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故事,那就是死了。而老房子正是保有这些故事的场域。风华虽然老去,但拥有的精神和态度,更是迷人的风貌。”
于是台湾古都基金会发起了“老屋欣力”活动,鼓励新一代年轻艺术家透过自己对台南旧文化的理解加上新的创意、技术重新改造老房子,赋予旧空间新活力,也唤回台湾因高度追逐发展而逐渐丢失的传统生活美学。 这场“新常民运动”将台南原本位于狭小冷僻巷弄中的“老屋”重新换装,在不变动建筑根本结构的原则之下,将它重新变成咖啡店、民宿、二手书店等等,而值得观察的是这些复古元素属于 60 年代甚至更早期,但是主要在店消费族群却偏向年轻女性或情侣,其原因透过笔者观察及店家访问,发现与经营者善用社群媒体有关,且统计台湾爱用脸书人口年龄区段也正巧落在18至34岁与老屋店家消费族群年龄区段相符。
老屋商店的脸书经营者常在脸书发起各项活动,如学习插花、版画、文化讲座,让店家的功能性多元化,不再只是单一的茶馆、民宿,而是可以随时提供场地让相应的艺文活动在老屋空间里发生。在这一些活动、服务相辅相成之下,台南老屋提供的空间感便与以往人们对老屋所能联想到的空间形象完全不一样了,而是一个有活力、文化创意、艺术、关怀的空间。
图片来源:Kinks老房子
更多 台南 的景点、文创、游记介绍
http://www.dcfever.com/travel/world.php?id=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