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RAVELER Luxe旅人志庄帏婷报导
充满历史感的旧街道,迎面而来有着老社区的亲切喧闹感,对街是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庙,日治时期的三层楼现代主义式建筑,看得出浴火重生后的新面貌,牌楼女儿墙上浮刻的砖红色大字与上拉式格子木窗有着浓浓怀旧氛围。转角不远处,飘着几面“小艺埕”的红色旗帜,召唤著城市中想获得一方宁静的人们。
灰石墙、木门与绿意,有种回到旧时空的错觉。(图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志)
这里是迪化街靠近永乐市场旧布市的“印花乐”所在地。一整排的文化街屋是隐藏在老社区的艺术活水。骑楼下古朴方正的红地砖、木制拉门外直立的火红色邮筒与姿态蜿蜒的小树,让想躲避夏日艳阳的人们有了去处。色泽温润的木门上贴著菱形红色春联,一盏红灯笼透出温暖黄光。灰石墙的古老年岁与店内的崭新形成对比,却又如此和谐,仿佛百年前就生于此般的自然,只是随着时空的转换,老布店在年轻艺术创作者的努力下有了全新生命。走近一瞧,一只只色彩斑斓的台湾八哥、卷尾鸟组成的美丽花朵、老建筑浴室几何图形的旧瓷砖、泛白的绿色铁花窗,透过一卷又一卷印花布料,仿佛走入了时光机,重新回到街坊邻居会串门子,互送煮好的猪脚,街头巷尾无一不认识、彼此不怕打扰,家门敞开随时欢迎来坐的美好年代。
拉开木门,小小的印花乐空间却有着让人放松的魔力。(图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志)
印花乐除了由台湾自然原生鸟类和旧地砖主题所制成的书衣、肩背包、抱枕之外,另一个吸引人目光的是台湾远近驰名的美食系列餐垫。鲜黄、天空蓝、粉红分别代表台湾的古早味零食、小吃与甜点。许多人小时候再熟悉也不过的哔哔糖、牙膏巧克力,日本人最爱的小笼包和珍珠奶茶,经由童趣感十足的插画餐垫、南投竹山的木制筷子与汤匙,有了专属台湾印记的饮食色彩。对外国观光客来说,除了应证自己在台湾旅行的所见所闻,更加深了对台湾的印象,一次打包带走。
三个女孩的印花梦
印花乐保留了旧时代的每个细腻环节,唤醒众人对台湾这块土地的共同记忆与热情,也为日渐凋零的旧街区注入一股年轻活力。三个高中同学,因为对艺术创作的共同梦想,相约大学毕业后十年,各自体验人生后要一起创业,但人生总是充满惊喜与意外,三人在大学毕业那年就合开了一间工作室,成为印花乐的起点。学美术、织品设计出身的三人,综合了各自的专长,决定了布染印花的品牌走向,并以常民生活中会见到的台湾八哥为品牌 LOGO。“台湾八哥是台湾特有物种,但不像台湾蓝鹊那样稀少,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鸟类。”创始者之一的邱琼玉说。就像印花乐的品牌精神:要贴近生活,更要是台湾人共有的记忆风景。
粉嫩的特制印花圆板凳,可爱得让人想拥有一张。(图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志)
这个故事听来很励志,如今经营得有声有色的印花乐,中间也曾遭遇过不少困难,因为没有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失败更是家常便饭。一步步慢慢摸索,从经营管理、自己找出生产线、商品研发,到纺织代工厂向老师傅挖东西,偷学步,师傅们毫不藏私的好功夫,让他们对延续这项传统产业更有份使命感。
仿佛有条看不见的线牵引着他们不断往前走,来到如今这块潜藏旧时代底蕴的台北西区,三人有着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胆识与冲劲,从起初的格格不入到获得街坊老前辈们的认同。琼玉说:“一开始邻居的叔叔伯伯都在观察我们,因为我们这群年轻人实在太奇怪了。后来终于有人走进来,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这样子可以吗?’言语中尽是对我们的担心。这里真的很不像台北,很像中南部。”对身为中南部小孩的琼玉来说,如此直接又热情的关心,就像回到家般,温暖在心头。
老建筑浴室的美丽地砖,透过印花重生了。(图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志)
“印花乐代表的是从印花中获得快乐。因为我们希望告诉大家,让艺术进入生活是件很愉悦的事。”正因如此,印花乐工作坊也随着店面的成立应运而生。
缤纷印花的魅力
隐藏在店面旁的二楼,乐学堂新教室是由布店仓库重新改造,灰白圆点绿石子地透漏了这方空间的悠久年岁,整面的落地黑板,四盏绿色复古吊灯,墙上刷上黄、浅粉色油漆,视觉上既甜美又平静,几片带有台湾风情的印花乐粉嫩花布就是最佳装饰。一张简单的木制长桌,再加上几张由 IKEA 木凳加工特制而成印花圆板凳,有着店主独特巧思,可爱得让人想拥有一张。小小教室,坐满了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层的学员们,有年轻女孩、上班族、平面设计师,也有妈妈带着两个小男孩来上课。抱持着一般人也能轻松入门的想法,推广在家就可以做印花,不需要太多美术基础或复杂的机器设备,透过手作就能完成,成品还可以运用在生活中。三人从文化大学的推广课程开始教起,到自家店的印花课,至今做过杯垫、餐垫、包布巾、印花框画到印花布包扣等各式生活印花品,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早已累积一批忠实的学生和粉丝。
其中一位学员的作品,有着浓浓秋意。(图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志)